西藏尕尔穷—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流体包裹体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8页 |
1.1 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矽卡岩型矿床研究历史及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班公湖-怒江成矿带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包裹体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思路、研究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| 第15-16页 |
1.4 主要认识及取得的进展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 | 第18-45页 |
2.1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8-21页 |
2.2 尕尔穷矿区地质 | 第21-34页 |
2.2.1 矿区地层 | 第21-23页 |
2.2.2 矿区构造 | 第23页 |
2.2.3 矿区侵入岩 | 第23-25页 |
2.2.4 矿体特征 | 第25页 |
2.2.5 矿石特征 | 第25-32页 |
2.2.6 围岩蚀变 | 第32页 |
2.2.7 成矿期次 | 第32-34页 |
2.3 嘎拉勒矿区地质 | 第34-45页 |
2.3.1 矿区地层 | 第34页 |
2.3.2 矿区构造 | 第34-35页 |
2.3.3 矿区侵入岩 | 第35-36页 |
2.3.4 矿体特征 | 第36-37页 |
2.3.5 矿石特征 | 第37-43页 |
2.3.6 围岩蚀变 | 第43页 |
2.3.7 成矿期次 | 第43-45页 |
第3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 | 第45-58页 |
3.1 样品采集与研究方法 | 第45-46页 |
3.2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分布 | 第46-50页 |
3.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| 第50-51页 |
3.4 流体压力及深度估算 | 第51-52页 |
3.5 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 | 第52-55页 |
3.6 各阶段包裹体的性质及形成条件 | 第55-56页 |
3.6.1 成矿早阶段 | 第55页 |
3.6.2 成矿中阶段 | 第55-56页 |
3.6.3 成矿晚阶段 | 第56页 |
3.7 岩浆-热液过程 | 第56-58页 |
第4章 讨论 | 第58-66页 |
4.1 岩浆源区示踪 | 第58页 |
4.2 成矿物质来源 | 第58-61页 |
4.3 矿质运移及沉淀机制 | 第61-63页 |
4.4 矿床成因及模式 | 第63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