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| 第11-12页 |
前言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2页 |
1 兽药剂型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2 中药注射剂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2页 |
2.1 治疗奶牛乳房炎 | 第18-19页 |
2.2 治疗子宫内膜炎 | 第19页 |
2.3 治疗其他疾病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| 第22-2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3页 |
1.1 材料 | 第22页 |
1.1.1 中药材 | 第22页 |
1.1.2 主要试剂 | 第22页 |
1.1.3 主要仪器 | 第22页 |
1.2 方法 | 第22-23页 |
1.2.1 中药复方宫炎净中生物碱的提取 | 第22页 |
1.2.2 中药复方宫炎净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| 第22-23页 |
1.2.3 吐温 80 对提取物澄清度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| 第23页 |
1.2.4 活性炭对提取物澄清度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| 第23页 |
1.2.5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制备 | 第23页 |
1.2.6 统计学分析 | 第23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25页 |
2.1 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| 第23-24页 |
2.2 吐温 80 对提取物澄清度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| 第24页 |
2.3 活性炭对提取物澄清度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| 第24页 |
2.4 制备工艺流程 | 第24-25页 |
3 讨论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试验 | 第26-32页 |
1 材料方法 | 第26页 |
1.1 中药 | 第26页 |
1.2 试验动物 | 第26页 |
1.3 仪器和试剂 | 第26页 |
2 方法 | 第26-28页 |
2.1 质量检验 | 第26-27页 |
2.1.1 外观性状 | 第26页 |
2.1.2 蛋白质检查 | 第26页 |
2.1.3 鞣质检查 | 第26页 |
2.1.4 pH 检查 | 第26页 |
2.1.5 生物碱的含量的测定 | 第26-27页 |
2.2 稳定性试验 | 第27页 |
2.2.1 长期试验 | 第27页 |
2.2.2 低温考察法 | 第27页 |
2.3 安全性检验 | 第27-28页 |
2.3.1 肌肉刺激性试验 | 第27页 |
2.3.2 溶血性试验 | 第27-28页 |
2.3.3 热原性试验 | 第28页 |
2.3.4 急性毒性试验 | 第28页 |
2.4 无菌检查 | 第28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1 质量检验结果 | 第28-29页 |
3.2 稳定性试验结果 | 第29页 |
3.2.1 长期试验结果 | 第29页 |
3.2.2 低温考察试验结果 | 第29页 |
3.3 安全性试验结果 | 第29-30页 |
3.3.1 肌肉刺激性试验结果 | 第29页 |
3.3.2 溶血性试验结果 | 第29-30页 |
3.3.3 热原性试验结果表 | 第30页 |
3.3.4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| 第30页 |
3.4 无菌检查结果 | 第30页 |
4 结论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| 第32-3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3页 |
1.1 材料 | 第32页 |
1.1.1 中药复方 | 第32页 |
1.1.2 菌株 | 第32页 |
1.1.3 培养基 | 第32页 |
1.1.4 器材与试剂 | 第32页 |
1.2 方法 | 第32-33页 |
1.2.1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制备 | 第32页 |
1.2.2 抑菌试验 | 第32-33页 |
1.2.3 最小抑菌浓度(MIC)的测定 | 第33页 |
1.2.4 判断标准 | 第33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3页 |
2.1 抑菌试验结果 | 第33页 |
2.2 最小抑菌浓度(MIC) | 第33页 |
3 讨论 | 第33-36页 |
第五章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抗炎活性研究 | 第36-40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6-37页 |
1.1 材料 | 第36页 |
1.1.1 中药复方 | 第36页 |
1.1.2 试验动物 | 第36页 |
1.1.3 主要试剂 | 第36页 |
1.1.4 主要仪器 | 第36页 |
1.2 方法 | 第36-37页 |
1.2.1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制备 | 第36页 |
1.2.2 注射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1.2.3 注射液对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| 第37页 |
1.2.4 注射液对棉球致小鼠肉芽组织的影响 | 第37页 |
1.2.5 注射液对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| 第37页 |
1.2.6 统计学分析 | 第37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39页 |
2.1 注射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结果 | 第37-38页 |
2.2 注射液对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| 第38页 |
2.3 注射液对棉球致小鼠肉芽组织的影响 | 第38页 |
2.4 注射液对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 讨论 | 第39-40页 |
第六章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研究 | 第40-4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1页 |
1.1 试验对象 | 第40页 |
1.2 试验药品 | 第40页 |
1.3 仪器与试剂 | 第40页 |
1.4 试验方法 | 第40页 |
1.5 临床症状疗效判断标准 | 第40页 |
1.6 统计学分析 | 第40-41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2页 |
2.1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 | 第41页 |
2.2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部分血液学指标结果 | 第41-42页 |
3 讨论 | 第42-43页 |
全文结论 | 第43页 |
创新点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
致谢 | 第48-5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0-52页 |
导师评阅表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