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板坯连铸二次冷却制度分析与优化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铸坯温度场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课题的研究任务 | 第11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薄板坯连铸二次冷却理论基础 | 第13-30页 |
·邯钢CSP 生产线工艺流程 | 第13-14页 |
·薄板坯连铸的传热特点 | 第14-19页 |
·结晶器的凝固传热 | 第16-17页 |
·二冷区的凝固传热 | 第17-19页 |
·薄板坯连铸二次冷却制度 | 第19-26页 |
·二次冷却的重要性 | 第19页 |
·二冷区传热的影响因素 | 第19-22页 |
·二次冷却与铸坯质量 | 第22-23页 |
·二次冷却的冶金原则 | 第23-24页 |
·二次冷却装置 | 第24-26页 |
·二次冷却水的分配原则 | 第26-29页 |
·二次冷却强度的确定 | 第26-27页 |
·二次冷却水量的分配 | 第27-28页 |
·二次冷却水的动态控制准则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薄板坯连铸二次冷却传热模型 | 第30-41页 |
·薄板坯模型的基本假设 | 第30页 |
·薄板坯凝固传热的基本微分方程 | 第30-33页 |
·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| 第33-34页 |
·初始条件 | 第33页 |
·边界条件 | 第33-34页 |
·邯钢CSP 工艺参数 | 第34-36页 |
·钢种成分及其工艺参数 | 第34-35页 |
·CSP 的主要参数 | 第35页 |
·二冷工艺参数 | 第35-36页 |
·热物性参数 | 第36-40页 |
·固相率 | 第37页 |
·固相线、液相线温度 | 第37-38页 |
·Q235 的密度 | 第38页 |
·导热系数 | 第38-39页 |
·比热和凝固潜热 | 第39页 |
·结晶器的热流密度 | 第39-40页 |
·二冷的综合传热系数 | 第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薄板坯二次冷却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| 第41-51页 |
·有限元法简介 | 第41-42页 |
·有限元法分析软件ANSYS 简介 | 第42页 |
·网格与时间步长 | 第42-43页 |
·网格的划分 | 第42-43页 |
·时间步长的选择 | 第43页 |
·薄板坯凝固传热模型的验证 | 第43-45页 |
·邯钢CSP 生产现场提供的数据 | 第44页 |
·模拟结果的验证 | 第44-45页 |
·薄板坯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| 第45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5章 薄板坯连铸二次冷却制度的优化 | 第51-65页 |
·优化理论 | 第51-53页 |
·优化概念 | 第51-52页 |
·二次冷却制度优化的常用方法 | 第52页 |
·ANSYS 优化方法 | 第52-53页 |
·iSIGHT 集成优化方法 | 第53页 |
·薄板坯二次冷却制度优化的数学模型 | 第53-57页 |
·二次冷却制度优化的冶金原则 | 第54-55页 |
·优化变量 | 第55-57页 |
·薄板坯二次冷却制度优化的结果分析 | 第57-59页 |
·优化前后的水量变化 | 第57-58页 |
·优化前后的温度场变化 | 第58-59页 |
·二冷水量回归分析 | 第59-64页 |
·不同拉速下的水量变化 | 第60页 |
·水量与拉速的回归分析 | 第60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