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商隐名投资的股东资格认定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导言 | 第11-17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第一章 台商隐名投资问题概述 | 第17-26页 |
第一节 台商隐名投资的界定 | 第17-22页 |
一、台商隐名投资的涵义 | 第17-18页 |
二、台商隐名投资的类型 | 第18-20页 |
三、台商隐名投资的特征 | 第20-22页 |
第二节 台商隐名投资的成因 | 第22-26页 |
一、规避大陆的法律规定及投资政策 | 第22-24页 |
二、规避台湾对台商投资大陆的规定限制 | 第24-25页 |
三、规避两岸双重征税的负荷 | 第25-26页 |
四、两岸“隐名投资”的立法冲突 | 第26页 |
第二章 台商隐名投资的股东资格认定的现状与评析 | 第26-45页 |
第一节 隐名投资人之股东资格认定的理论现状 | 第27-31页 |
第二节 隐名投资人之股东资格认定的立法现状 | 第31-34页 |
第三节《外商投资法(一)》第十四条的规定与评析 | 第34-37页 |
一、第十四条的主要内容 | 第34-35页 |
二、第十四条的创新之处 | 第35-36页 |
三、第十四条的不足之处 | 第36-37页 |
第四节《公司法解释(三)》的相关规定与评析 | 第37-42页 |
一、“实际出资人的股东资格认定”的规定与评析 | 第38-39页 |
二、“名义股东擅自处分股权”的规定与评析 | 第39-41页 |
三、“名义股东出资责任追究”的规定与评析 | 第41-42页 |
第五节 隐名投资之股东资格认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42-45页 |
一、立法规范效力层级较低 | 第42页 |
二、缺乏台商隐名投资的规定 | 第42-43页 |
三、投资征收与补偿缺乏可操作性 | 第43页 |
四、外商可投资的产业领域范围有限 | 第43-45页 |
第三章 域外隐名投资股东资格认定的制度借鉴 | 第45-52页 |
第一节 英美法系的超然规定 | 第45-47页 |
一、英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| 第45-46页 |
二、美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| 第46-47页 |
第二节 大陆法系的理论困惑 | 第47-49页 |
一、德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| 第47-48页 |
二、日本法律的相关规定 | 第48页 |
三、韩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| 第48-49页 |
第三节 笔者的评析 | 第49-52页 |
一、股东资格认定的一般规则 | 第49-50页 |
二、隐名投资人股东资格认定的具体规则 | 第50-52页 |
第四章 台商隐名之投资股东资格认定的完善建议 | 第52-58页 |
第一节 完善隐名投资的立法 | 第52-55页 |
第二节 发挥司法的能动性 | 第55-56页 |
第三节 台商的自我改进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1-62页 |
后记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