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--采油工程论文--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(二次、三次采油)论文

超临界CO2注入无烟煤储层煤岩应力应变效应的实验模拟研究

致谢第4-5页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Extended Abstract第9-23页
变量注释表第23-24页
1 绪论第24-43页
    1.1 题目来源、选题背景及意义第24-25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5-39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案第39-41页
    1.4 工作量与研究成果第41-43页
2 沁水盆地深部煤储层CO_2存储的地质条件第43-60页
    2.1 煤层气地质背景第43-46页
    2.2 煤储层的特征第46-57页
    2.3 深部煤层CO_2的赋存特征与CO_2物理性质第57-59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59-60页
3 实验模拟平台与方法体系第60-74页
    3.1 实验模拟平台第60-66页
    3.2 煤样的采集与制备第66-67页
    3.3 吸附-体积应变测试的关键方法与原理第67-72页
    3.4 实验模拟方法体系第72-73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73-74页
4 超临界CO_2注入无烟煤储层的吸附-体积应变特征第74-102页
    4.1 实验模拟方案第74-76页
    4.2 围压条件下柱状无烟煤CO_2吸附特征第76-79页
    4.3 围压条件下柱状无烟煤吸附CO_2的体积应变特征第79-81页
    4.4 无烟煤注入超临界CO_2吸附-应力-应变耦合模型第81-96页
    4.5 模型验证与分析第96-100页
    4.6 小结第100-102页
5 超临界CO_2注入无烟煤的力学性质响应第102-119页
    5.1 实验模拟方案第102-104页
    5.2 超临界CO_2注入无烟煤的三轴力学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4-115页
    5.3 超临界CO_2入无烟煤的力学性质变化机理第115-117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117-119页
6 超临界CO_2注入深部无烟煤储层的渗透率与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第119-140页
    6.1 实验模拟方案第119-124页
    6.2 煤岩渗透率的影响因素第124-130页
    6.3 注超临界CO_2煤岩应力应变效应控制的渗透率模型第130-132页
    6.4 模拟超临界CO_2注入不同深度无烟煤储层吸附-应变-渗透率变化第132-136页
    6.5 超临界CO_2注入煤岩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第136-139页
    6.6 小结第139-140页
7 沁水盆地深部无烟煤储层超临界CO_2可注入性评价与可注入性机理第140-156页
    7.1 无烟煤储层超临界CO_2可注入性的实验模拟评价方法第140-142页
    7.2 可注入性实验模拟评价结果第142-151页
    7.3 应力应变效应控制的CO_2可注入性变化机理第151-154页
    7.4 注N2气提高深部无烟煤储层CO_2可注性的机理第154页
    7.5 小结第154-156页
8 结论与建议第156-161页
    8.1 结论第156-159页
    8.2 创新点第159-160页
    8.3 建议第160-161页
参考文献第161-174页
附录1第174-184页
附录2第184-187页
作者简历第187-190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90页

论文共1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温压作用下低煤级煤分子结构演化及CO生成机理--以华北北部两个煤样为例
下一篇:矿井巷道面波—转换横波超前探测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