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8-17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8页 |
1.2 垂直运输系统的简要介绍 | 第8-10页 |
1.2.1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垂直运输体系的重要地位 | 第8-9页 |
1.2.2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垂直运输的特点 | 第9-10页 |
1.2.3 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体系的构成 | 第10页 |
1.3 塔式起重机分类 | 第10-12页 |
1.3.1 根据是否具有行走机构对塔机分类 | 第10-11页 |
1.3.2 根据起重臂的构造特点对塔机分类 | 第11页 |
1.3.3 根据塔身回转方式对塔机分类 | 第11页 |
1.3.4 根据塔机安装方式对塔机分类 | 第11-12页 |
1.3.5 根据有无塔尖的结构对塔机分类 | 第12页 |
1.4 固定式塔机基础的分类介绍 | 第12-16页 |
1.4.1 浅基础 | 第12-13页 |
1.4.2 桩承台基础 | 第13-14页 |
1.4.3 利用部分工程结构作为的塔吊基础一部分的类别基础 | 第14-15页 |
1.4.4 组合式基础 | 第15-16页 |
1.5 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塔机的选型、布置与基础方案的设计 | 第17-34页 |
2.1 工程概况 | 第17-18页 |
2.2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| 第18-23页 |
2.2.1 地质勘探主要技术指标 | 第18页 |
2.2.2 气象与水文情况 | 第18-19页 |
2.2.3 工程基础处理建议 | 第19页 |
2.2.4 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 | 第19-21页 |
2.2.5 地质勘探图纸 | 第21-23页 |
2.3 结构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| 第23-24页 |
2.4 塔吊的选配、布置 | 第24-28页 |
2.4.1 塔机选型与架设方式比选准则 | 第24-27页 |
2.4.2 塔式起重机布置原则 | 第27页 |
2.4.3 本工程塔吊的选配及布置 | 第27-28页 |
2.5 D800塔机基础的设计方案 | 第28-34页 |
2.5.1 D800塔式起重机概况 | 第28-30页 |
2.5.2 D800塔式起重机基础选型 | 第30-33页 |
2.5.3 D800-42塔机四桩承台基础预选方案 | 第33-34页 |
第3章 D800-42重型塔机基础的设计以及计算 | 第34-70页 |
3.1 荷载计算 | 第34-45页 |
3.1.1 D800-42重型塔机自身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| 第34-37页 |
3.1.2 对D800-42重型塔吊所受风荷载标准值作用效应进行计算 | 第37-40页 |
3.1.3 塔机在风荷载作用下所传递至承台顶部的荷载标准值 | 第40-43页 |
3.1.4 作用在塔机的荷载通过机身传递至承台顶部的荷载设计值 | 第43-45页 |
3.2 方案一——采用现有工程桩作为塔机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| 第45-59页 |
3.2.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| 第46-49页 |
3.2.2 桩基承载力验算 | 第49-52页 |
3.2.3 承台配筋及验算 | 第52-59页 |
3.3 方案二——重新设置塔吊桩承台基础的的设计计算 | 第59-70页 |
3.3.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| 第60-62页 |
3.3.2. 桩基承载力配筋计算 | 第62-65页 |
3.3.3 承台配筋及验算 | 第65-70页 |
第4章 两种塔吊基础方案之间的多方因素综合分析对比 | 第70-86页 |
4.1 方案施工图 | 第70-72页 |
4.2 两方案工程量计算 | 第72-76页 |
4.2.1 方案一工程量计算 | 第72-74页 |
4.2.2 方案二工程量计算 | 第74-76页 |
4.3 两方案经济成本计算与对比 | 第76-85页 |
4.4 本章总结 | 第85-86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89页 |
附录A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