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对外经济关系论文

中国—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现状评述第17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、路线及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路线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1.4 创新之处第20-21页
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第21-31页
    2.1 海上互联互通的定义和内涵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海上互联互通的定义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海上互联互通的内涵第22-24页
    2.2 相关理论基础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相互依赖理论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协同理论第26-27页
    2.3 现实需要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中国—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需要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深化需要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第30-31页
第三章 中国—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的进展和效应第31-49页
    3.1 中国—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进展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基础设施建设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合作机制构建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人文交流合作第36-39页
    3.2 中国—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效应第39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经济效应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政治安全效应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社会文化效应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环境效应第47-49页
第四章 中国—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第49-59页
    4.1 中国—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的基础条件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经济贸易合作扩展深化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政策法律环境向好发展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海洋合作共识提高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互联互通基础良好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社会文化根基深厚第53页
    4.2 中国—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的制约因素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南海问题干扰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大国战略牵制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政治互信不足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资金支撑乏力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技术支持落后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产业同构严重第57-59页
第五章 中国—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思路、机制和对策第59-72页
    5.1 中国—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思路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建设目标和任务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建设原则和功能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建设布局和重点第60-63页
    5.2 中国—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机制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港口城市合作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海洋经济合作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海洋保护和管理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多层次合作机制第66-67页
    5.3 中国—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对策建议第67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加强沟通交流,增进战略互信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制定海上互联互通建设规划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完善融资平台,拓宽融资渠道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加快规制建设,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加强科技合作,提高技术水平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引导企业参与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第71-72页
第六章 研究结论、不足和展望第72-74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72-73页
    6.2 研究不足第73页
    6.3 研究展望第73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—东盟旅游服务贸易研究
下一篇: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行业差异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