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·催化剂 | 第12-13页 |
·表面及表面吸附 | 第13-14页 |
·表面及催化的实验方法简介 | 第14-15页 |
·表面及催化的理论研究方法 | 第15-22页 |
·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简介 | 第15-18页 |
·反应路径搜索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d-band center 模型 | 第19-22页 |
·Brφnsted-Evans-Polanyi 关系 | 第22页 |
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钾在 Au(111)表面上的吸附及温度-压强相图 | 第24-38页 |
·研究背景简介 | 第24-25页 |
·计算细节及模型 | 第25-2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6页 |
·钾表面上吸附 | 第27-31页 |
·混合的(2×2)Au-K 相 | 第31-35页 |
·钾吸附在 Au(111)表面的热力学相图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钠对 CO 在 Pd(111)表面上吸附以及分解的影响 | 第38-49页 |
·研究背景简介 | 第38-39页 |
·计算细节及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0-48页 |
·CO 与 Na 在 Pd(111)上的共吸附 | 第40-45页 |
·C、O 原子与 Na 在 Pd(111)上的共吸附 | 第45页 |
·Na 对 CO 在 Pd(111)上分解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硫促进一氧化碳吸附的电荷效应 | 第49-63页 |
·研究背景简介 | 第49-51页 |
·计算细节及模型 | 第51-5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2-62页 |
·CO 在 X 预吸附以及带电的 Au(111)上吸附 | 第52-56页 |
·CO 在 X 预吸附以及带电的 Pd(111)上吸附 | 第56-59页 |
·CO 在 X 预吸附的 Ag、Cu(111)上吸附 | 第59-60页 |
·进一步讨论 | 第60-61页 |
·收敛测试 | 第61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NO 与 Na、O、S、Cl 在金、钯表面上的相互作用 | 第63-78页 |
·研究背景简介 | 第63-64页 |
·计算细节及模型 | 第64-6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6-77页 |
·NO 在 Au(111)和 Pd(111)上吸附 | 第66-67页 |
·NO 与 S 在 Au(111)和 Pd(111)上共吸附 | 第67-68页 |
·X 在 Au(111)和 Pd(111)上吸附 | 第68-69页 |
·NO 和 X 在 Au(111)和 Pd(111)上共吸附 | 第69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六章 钯、金以及钯-金双金属表面的 S 中毒效应 | 第78-92页 |
·研究背景简介 | 第78-79页 |
·计算细节与模型 | 第79-8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0-91页 |
·PdAu(111)双金属表面的稳定性 | 第80-83页 |
·S、CO 在金属表面上吸附 | 第83-86页 |
·S 和 CO 在金属表面上共吸附 | 第86-9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第七章 H_2O 和 CO 在 CuNi 合金上的分解 | 第92-107页 |
·研究背景简介 | 第92-94页 |
·计算细节及模型 | 第94-9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5-106页 |
·H_2O 在单、双金属表面上分解 | 第95-102页 |
·CO 在单、双金属表面上分解 | 第102-10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6-107页 |
第八章 Ni_(1-x)/Cu 对水气转换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 | 第107-114页 |
·研究背景简介 | 第107-108页 |
·计算细节及模型 | 第10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08-11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3-114页 |
结论与工作展望 | 第114-116页 |
1. 全文结论 | 第114页 |
2. 工作展望 | 第114-11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6-128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28-130页 |
致谢 | 第130-131页 |
附件 | 第1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