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4页 |
1.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7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3 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 | 第12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冲击钻进用球齿钻头的碎岩机理及失效形式分析 | 第14-40页 |
2.1 压头侵入岩体的基本现象 | 第14-16页 |
2.2 外载作用下岩体的应力状态 | 第16-23页 |
2.3 球齿的冲击破岩机理 | 第23-26页 |
2.4 球齿钻头的失效类型与特点 | 第26-35页 |
2.5 冲击钻头球齿磨损机理分析 | 第35-39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多晶金刚石(PCD)及其与硬质合金的复合材料(PDC) | 第40-50页 |
3.1 引言 | 第40-42页 |
3.2 PDC材料的复合途径及问题 | 第42-43页 |
3.3 PDC材料烧结中的关键技术 | 第43-47页 |
3.4 PDC材料的制造方法及分类 | 第47-48页 |
3.5 PDC的综合性能 | 第4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新型梯度结构金刚石-硬质合金复合球齿的设计 | 第50-86页 |
4.1 引言 | 第50-52页 |
4.2 双层结构金刚石-硬质合金复合材料残余热应力分析 | 第52-60页 |
4.3 梯度结构金刚石-硬质合金复合球齿的设计 | 第60-84页 |
4.3.1 功能梯度材料(FGM)概述 | 第60-71页 |
4.3.2 梯度结构金刚石-硬质合金复合球齿原料的选择及各组分上下限体积分数的确定 | 第71-73页 |
4.3.3 梯度结构金刚石-硬质合金复合材料物性值及其分布规律确定 | 第73-74页 |
4.3.4 梯度结构金刚石-硬质合金复合球齿的残余热应力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| 第74-8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第五章 金刚石-硬质合金复合球齿的制造 | 第86-117页 |
5.1 引言 | 第86页 |
5.2 复合球齿的制造方法选择 | 第86-91页 |
5.3 复合球齿的原材料选择及预处理工艺确定 | 第91-98页 |
5.3.1 金刚石微粉 | 第91-94页 |
5.3.2 粘结/催化剂 | 第94-96页 |
5.3.3 硬质合金基体 | 第96-98页 |
5.4 复合球齿的结构设计 | 第98-99页 |
5.5 高压烧结元件设计 | 第99-105页 |
5.6 制造工艺流程设计 | 第105-106页 |
5.7 新型金刚石-硬质合金复合球齿的烧结 | 第106-116页 |
5.7.1 烧结设备的选择 | 第106-108页 |
5.7.2 烧结腔体内温度与压力梯度分析 | 第108-110页 |
5.7.3 新型金刚石-硬质合金复合球齿的烧结工艺 | 第110-115页 |
5.7.4 复合球齿的后处理工艺 | 第115-116页 |
5.8 本章小结 | 第116-117页 |
第六章 金刚石-硬质合金复合球齿性能检测及分析 | 第117-125页 |
6.1 引言 | 第117页 |
6.2 力学性能测试 | 第117-122页 |
6.2.1 耐磨性测试 | 第117-118页 |
6.2.2 抗冲击性能测试 | 第118-120页 |
6.2.3 热稳定性分析 | 第120-122页 |
6.3 显微结构分析 | 第122-124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24-125页 |
第七章 金刚石-硬质合金复合球齿潜孔锤钻头的设计与实验 | 第125-142页 |
7.1 引言 | 第125页 |
7.2 潜孔球齿钻头设计 | 第125-134页 |
7.3 复合球齿钻头的钻进试验 | 第134-141页 |
7.4 本章小结 | 第141-142页 |
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142-146页 |
8.1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| 第142-145页 |
8.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| 第145-1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6-155页 |
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155-158页 |
中文摘要 | 第158-162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62页 |
致谢 | 第1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