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3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| 第13-15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.2 论文框架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阐述 | 第15-28页 |
2.1 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概况 | 第15-21页 |
2.1.1 商业综合体的产生和分类 | 第15-18页 |
2.1.2 商业综合体的主要特征 | 第18-19页 |
2.1.3 国内外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状况 | 第19-21页 |
2.2 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环境概述 | 第21-28页 |
2.2.1 空间界面要素 | 第22-23页 |
2.2.2 空间结构和分类 | 第23-24页 |
2.2.3 空间序列导向 | 第24-25页 |
2.2.4 室内空间特点 | 第25-28页 |
第3章 室内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| 第28-40页 |
3.1 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| 第28-33页 |
3.1.1 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| 第28-29页 |
3.1.2 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基础 | 第29-32页 |
3.1.3 人性化空间的构成要素 | 第32-33页 |
3.2 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影响因素 | 第33-40页 |
3.2.1 人在室内空间中的感知特征 | 第33-36页 |
3.2.2 人在室内空间中的心理特征 | 第36-38页 |
3.2.3 人在室内空间中的情感需求 | 第38-39页 |
3.2.4 人在室内空间中的行为特性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设计的问题分析 | 第40-50页 |
4.1 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3页 |
4.1.1 总体把控和专业整合 | 第40-41页 |
4.1.2 业态组合和空间布局 | 第41页 |
4.1.3 立体交通和组织动线 | 第41-42页 |
4.1.4 物理环境和基础设施 | 第42页 |
4.1.5 文化内涵和本土特色 | 第42-43页 |
4.2 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指导原则 | 第43-47页 |
4.2.1 功能需求的满足 | 第43-44页 |
4.2.2 空间形态的界定 | 第44-46页 |
4.2.3 环境氛围的营造 | 第46页 |
4.2.4 文化内涵的再现 | 第46-47页 |
4.3 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设计的注意要点 | 第47-50页 |
4.3.1 以商业为导向并与商业流线紧密配合 | 第47-48页 |
4.3.2 室内空间与外部空间环境的协调统一 | 第48-50页 |
第5章 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实现策略和方法 | 第50-90页 |
5.1 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对生理需求的满足 | 第50-62页 |
5.1.1 室内物理环境的塑造 | 第50-54页 |
5.1.2 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 | 第54-55页 |
5.1.3 标识导向系统的优化 | 第55-58页 |
5.1.4 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的消防设计 | 第58-59页 |
5.1.5 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的无障碍设计 | 第59-62页 |
5.2 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对心理需求的满足 | 第62-82页 |
5.2.1 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使用功能的整合设计 | 第63-65页 |
5.2.2 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布局的人性化设计 | 第65-74页 |
5.2.3 商业综合体内部组织动线的人性化设计 | 第74-82页 |
5.3 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对情感需求的满足 | 第82-90页 |
5.3.1 文化主题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| 第83-86页 |
5.3.2 娱乐主题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| 第86-87页 |
5.3.3 生态主题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| 第87-88页 |
5.3.4 儿童主题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| 第88-90页 |
第6章 结语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4页 |
后记 | 第94-9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