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-16页 |
1. 绪论 | 第17-3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7-1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7-1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9-32页 |
1.2.1 相关核算概念研究 | 第20-22页 |
1.2.2 相关核算范围研究 | 第22-24页 |
1.2.3 相关核算分类研究 | 第24-25页 |
1.2.4 相关资本测算方法研究 | 第25-29页 |
1.2.5 相关核算账户研究 | 第29-32页 |
1.3 研究思路、框架与方法 | 第32-34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32-33页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33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33-34页 |
1.4 创新与不足 | 第34-36页 |
1.4.1 创新点 | 第34页 |
1.4.2 不足点 | 第34-36页 |
2. 知识产权产品核算概念的辨析 | 第36-50页 |
2.1 知识产权产品概念辨析 | 第36-40页 |
2.1.1 知识产权产品内涵 | 第37-39页 |
2.1.2 知识产权产品外延 | 第39-40页 |
2.2 知识产权产品相关概念的关系辨析 | 第40-45页 |
2.2.1 知识产权产品与一般产品 | 第40页 |
2.2.2 知识产权产品与知识产权资产 | 第40-41页 |
2.2.3 知识产权资产与知识产权资本 | 第41-43页 |
2.2.4 知识产权资本和知识产权资本化 | 第43-45页 |
2.3 知识产权产品的资本测算相关概念 | 第45-50页 |
2.3.1 非生产资产所有权转移费用的理解 | 第46-47页 |
2.3.2 资本服务的理解 | 第47-48页 |
2.3.3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再认识 | 第48-49页 |
2.3.4 固定资本消耗的再认识 | 第49-50页 |
3. 知识产权产品核算范围的界定 | 第50-65页 |
3.1 知识产权产品生产范围 | 第51-58页 |
3.1.1 一般生产范围 | 第51-56页 |
3.1.2 SNA生产范围 | 第56-58页 |
3.2 知识产权产品分配范围 | 第58-60页 |
3.3 知识产权产品消费范围 | 第60-61页 |
3.4 知识产权产品资产范围 | 第61-65页 |
4. 知识产权产品核算对象的分类 | 第65-110页 |
4.1 基于ISIC Rev.4和EBOPS的活动分类 | 第65-101页 |
4.1.1 知识产权产品的生产活动分类框架 | 第65-88页 |
4.1.2 知识产权产品的交易活动分类框架 | 第88-101页 |
4.2 基于CPC Ver.2的产品分类 | 第101-110页 |
4.2.1 产品分类与活动分类的对应 | 第101-107页 |
4.2.2 国际产品分类与我国产品分类的对应 | 第107-110页 |
5. 知识产权产品的资本测算方法 | 第110-190页 |
5.1 知识产权产品资本测算指标的经济解释 | 第110-118页 |
5.1.1 基于资本现实价值测算指标的经济解释 | 第113-118页 |
5.1.2 基于资本潜在价值测算指标的经济解释 | 第118页 |
5.2 知识产权产品资本测算动态指标的理论方法再论证 | 第118-143页 |
5.2.1 基于现实价值的动态指标测算方法的论证 | 第119-127页 |
5.2.2 基于潜在价值的动态指标测算方法的论证 | 第127-143页 |
5.3 知识产权产品资本测算的关键指标理论方法新探讨 | 第143-186页 |
5.3.1 知识产权产品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测算 | 第144-176页 |
5.3.2 资产价格指数的编制 | 第176-180页 |
5.3.3 资本服务的测算 | 第180-186页 |
5.4 知识产权产品资本测算方法的数据来源 | 第186-190页 |
5.4.1 数据获取的途径 | 第187-188页 |
5.4.2 数据调整 | 第188-190页 |
6. 知识产权产品的核算账户处理 | 第190-213页 |
6.1 知识产权产品的资本测算对中心账户的影响 | 第190-206页 |
6.1.1 中心账户的结构和再分解 | 第192-195页 |
6.1.2 资本测算指标的账户登录和处理 | 第195-206页 |
6.2 中心账户的拓展 | 第206-213页 |
6.2.1 知识产权产品卫星账户编制的现实基础 | 第206-208页 |
6.2.2 知识产权产品卫星账户编制的探讨 | 第208-213页 |
7. 结论与展望 | 第213-215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213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213-215页 |
附录1 | 第215-217页 |
附录2 | 第217-219页 |
附件3 | 第219-22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1-230页 |
致谢 | 第230-2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