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民事诉讼中恶意诉讼的基本概述 | 第8-11页 |
1.1 理论和实务界对恶意诉讼概念的分析 | 第8-10页 |
1.2 民事恶意诉讼与相近概念的辨析 | 第10-11页 |
1.2.1 恶意诉讼和滥用诉权 | 第10页 |
1.2.2 恶意诉讼和诉讼欺诈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民事恶意诉讼在我国的现状分析 | 第11-17页 |
2.1 民事恶意诉讼在我国的现状 | 第11-13页 |
2.2 民事恶意诉讼形成的原因 | 第13-15页 |
2.2.1 民事恶意诉讼形成的主观原因 | 第13页 |
2.2.2 民事恶意诉讼形成的客观原因 | 第13-15页 |
2.3 民事恶意诉讼的危害 | 第15-16页 |
2.3.1 恶意诉讼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| 第15页 |
2.3.2 恶意诉讼损害了社会的诚信体系 | 第15页 |
2.3.3 恶意诉讼损害了司法权威 | 第15-16页 |
2.3.4 恶意诉讼造成司法资源浪费 | 第16页 |
2.4 我国实务界对于恶意诉讼的一些对策 | 第16-17页 |
第三章 民事恶意诉讼相关法律的比较研究 | 第17-26页 |
3.1 大陆法系 | 第17-21页 |
3.1.1 罗马法 | 第17-18页 |
3.1.2 德国法 | 第18-20页 |
3.1.3 日本法 | 第20-21页 |
3.2 英美法系 | 第21-25页 |
3.2.1 程序法层面 | 第21-22页 |
3.2.2 实体法层面 | 第22-25页 |
3.3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法系中规制恶意诉讼的特点和借鉴之处 | 第25-26页 |
3.3.1 两大法系的特点 | 第25页 |
3.3.2 两大法系对我国规制恶意诉讼的借鉴之处 | 第25-26页 |
第四章 关于构建我国规制民事恶意诉讼法律体系的设想 | 第26-38页 |
4.1 规制恶意诉讼的基本思路 | 第27-32页 |
4.1.1 提高恶意诉讼的违法成本 | 第27-28页 |
4.1.2 强化法官的能动性 | 第28-29页 |
4.1.3 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| 第29-32页 |
4.2 规制恶意诉讼的基本原则 | 第32-35页 |
4.2.1 规制恶意民事诉讼中公正与效率旳平衡 | 第32-33页 |
4.2.2 规制恶意诉讼要程序法和实体法并重 | 第33-35页 |
4.3 规制恶意诉讼的具体对策 | 第35-38页 |
4.3.1 完善庭前准备程序 | 第35-36页 |
4.3.2 进一步完善撤诉制度 | 第36页 |
4.3.3 构建恶意诉讼的惩罚机制 | 第36-37页 |
4.3.4 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 | 第37-38页 |
4.3.5 加强司法机关之间的配合 | 第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致谢 | 第41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