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论文--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--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

基调与演进:从邓小平到习近平对毛泽东的评价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0.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0.1.1 选题目的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0.1.2 选题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0.2 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0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0.3 研究方法、创新点和难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0.3.1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0.3.2 可能创新点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0.3.3 重点及难点第13-14页
1 邓小平为科学评价毛泽东奠定了基调第14-23页
    1.1 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动因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社会主义探索曲折发展的经验总结及客观社会环境的要求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曲解现象严重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“两个凡是”的束缚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“非毛化”思潮的蔓延第16-17页
    1.2 邓小平奠定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基调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第一阶段:冲破束缚,高举旗帜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第二阶段:通过《决议》,奠定基调第19-21页
    1.3 邓小平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得以巩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毛泽东思想得以继承和发展第22-23页
2 新时期重评毛泽东的历史演进及特点第23-31页
    2.1 新的历史时期重评毛泽东的原因第23-24页
    2.2 江泽民、胡锦涛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的论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第25页
    2.3 习近平对毛泽东评价的论述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重新归纳毛泽东的历史贡献,阐述了科学的历史观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坚持“两个不能否定”,辩证的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时期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毛泽东对实现“中国梦”奠定了基础第28-29页
    2.4 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原则和演进特点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实事求是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一以贯之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与时俱进第30-31页
3 重评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现实意义第31-35页
    3.1 重评毛泽东有利于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31-32页
    3.2 重评毛泽东有利于坚持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第32-33页
    3.3 重评毛泽东有利于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第33-35页
结语第35-36页
参考文献第36-38页
致谢第38-3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39-40页

论文共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劳教制度废止后对盗窃惯犯法律规制问题研析
下一篇:遗嘱信托的成立和生效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