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凸轮轴材料和制造工艺 | 第13页 |
1.3 凸轮轴热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.1 凸轮轴激光热处理工艺 | 第14页 |
1.3.2 凸轮轴渗碳工艺 | 第14-15页 |
1.3.3 凸轮轴感应淬火工艺 | 第15页 |
1.3.4 凸轮轴盐浴软氮化工艺 | 第15-16页 |
1.3.5 凸轮轴气体软氮化工艺 | 第16页 |
1.3.6 凸轮轴淬火低温回火工艺 | 第16页 |
1.4 16V280凸轮轴热处理工艺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16-18页 |
1.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16V280凸轮轴井式渗碳炉深层渗碳工艺应用及分析 | 第20-42页 |
2.1 前言 | 第20页 |
2.2 16V280凸轮轴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| 第20-21页 |
2.3 井式渗碳炉结构及渗碳气氛 | 第21-22页 |
2.4 温度均匀性测试 | 第22-23页 |
2.5 氧探头及碳势均匀性测量 | 第23-24页 |
2.6 280凸轮轴井式气体渗碳炉渗碳工艺应用和分析 | 第24-30页 |
2.6.1 280凸轮轴渗碳组织介绍 | 第25页 |
2.6.2 渗碳前的准备 | 第25-26页 |
2.6.2.1 渗碳前零件准备 | 第25页 |
2.6.2.2 渗碳前设备检查 | 第25页 |
2.6.2.3 试样的制备 | 第25-26页 |
2.6.2.4 装炉方法 | 第26页 |
2.6.3 渗碳工艺参数的选择 | 第26-30页 |
2.6.3.1 渗碳温度确定 | 第26-27页 |
2.6.3.2 渗碳碳势确定 | 第27-28页 |
2.6.3.3 渗碳保温时间 | 第28页 |
2.6.3.4 280凸轮轴井式炉渗碳工艺 | 第28-30页 |
2.7 渗碳后正火工艺 | 第30-31页 |
2.7.1 正火设备 | 第30页 |
2.7.2 装炉方法 | 第30页 |
2.7.3 正火工艺 | 第30-31页 |
2.8 正火后高温回火工艺 | 第31-32页 |
2.8.1 高温回火设备 | 第31页 |
2.8.2 高温回火工艺 | 第31-32页 |
2.8.3 高温回火后校直 | 第32页 |
2.8.3.1 校直设备及工具 | 第32页 |
2.8.3.2 校直操作 | 第32页 |
2.8.4 校直后去应力工艺 | 第32页 |
2.9 280凸轮轴淬火工艺与分析 | 第32-37页 |
2.9.1 淬火组织及影响因素[18] | 第32-33页 |
2.9.2 淬火变形与开裂[20] | 第33-34页 |
2.9.3 280凸轮轴淬火工艺 | 第34-37页 |
2.9.3.1 淬火加热温度 | 第34-35页 |
2.9.3.2 淬火加热时间 | 第35页 |
2.9.3.3 常见淬火介质的介绍 | 第35-36页 |
2.9.3.4 280凸轮轴淬火介质的选择 | 第36-37页 |
2.9.3.5 淬火冷却时间 | 第37页 |
2.9.3.6 280凸轮轴的淬火工艺 | 第37页 |
2.10 280凸轮轴低温回火工艺 | 第37-38页 |
2.11 低温回火后校直 | 第38-40页 |
2.11.1 校直设备及工具 | 第38页 |
2.11.2 校直操作 | 第38页 |
2.11.3 校直后去应力工艺 | 第38页 |
2.11.4 表面硬度检测 | 第38-39页 |
2.11.5 280凸轮轴有效淬硬层检测 | 第39-40页 |
2.12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改进加热设备采用爱协林多用炉渗碳工艺应用及分析 | 第42-57页 |
3.1 前言 | 第42-43页 |
3.2 多用炉控制系统及计算机应用 | 第43-44页 |
3.3 280凸轮轴在多用炉中渗碳过程 | 第44-45页 |
3.3.1 280凸轮轴多用炉渗碳工艺参数的确定 | 第44-45页 |
3.3.1.1 碳势 | 第44页 |
3.3.1.2 渗碳温度 | 第44-45页 |
3.3.1.3 保温时间 | 第45页 |
3.3.1.4 炉内压力 | 第45页 |
3.4 多用炉设备及280凸轮轴渗碳淬火工艺 | 第45-52页 |
3.4.1 主炉结构及特征 | 第45-46页 |
3.4.2 280凸轮轴多用炉渗碳淬火工艺 | 第46-52页 |
3.4.2.1 280凸轮轴多用炉渗碳淬火方法 | 第47-48页 |
3.4.2.2 多用炉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| 第48-52页 |
3.5 清洗机结构和工作过程 | 第52-53页 |
3.5.1 清洗机结构 | 第53页 |
3.5.2 清洗机工作过程 | 第53页 |
3.6 高温回火炉构造及回火过程 | 第53-55页 |
3.6.1 高温回火炉构造 | 第53-54页 |
3.6.2 高温回火炉工艺过程 | 第54-55页 |
3.7 井式炉和多用炉渗碳淬火工艺流程应用成效比对 | 第55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4.1 结论 | 第57页 |
4.2 展望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