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外观品质在杂种F9:10的表现及其QTL定位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8-25页 |
1.1 概述 | 第8-9页 |
1.2 稻米外观品质的评价标准 | 第9-10页 |
1.3 稻米外观品质的遗传模型 | 第10-11页 |
1.4 影响水稻外观品质的因素 | 第11-12页 |
1.5 水稻外观品质性状遗传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6 QTL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| 第13页 |
1.7 QTL定位原理及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8 QTL作图群体的选择 | 第14页 |
1.9 QTL定位常用遗传标记 | 第14-15页 |
1.9.1 RFLP标记 | 第14-15页 |
1.9.2 PAPD标记 | 第15页 |
1.9.3 SSR标记 | 第15页 |
1.9.4 AFLP标记 | 第15页 |
1.9.5 STS标记 | 第15页 |
1.10 QTL定位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10.1 单标记分析法 | 第16页 |
1.10.2 区间作图法 | 第16页 |
1.10.3 复合区间作图法 | 第16-17页 |
1.10.4 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 | 第17页 |
1.11 外观品质的QTL定位 | 第17-22页 |
1.11.1 粒形性状QTL定位 | 第17-21页 |
1.11.2 垩白性状的QTL定位。 | 第21-22页 |
1.12 外观品质相关性状基因克隆 | 第22-23页 |
1.13 QTL定位的育种应用 | 第23页 |
1.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8页 |
2.1 材料 | 第25页 |
2.2 方法 | 第25-28页 |
2.2.1 采取的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2.2.2 遗传群体的构建 | 第26页 |
2.2.3 外观品质性状测量 | 第26页 |
2.2.4 统计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2.5 SSR分析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结果分析 | 第28-41页 |
3.1 田间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7页 |
3.1.1 亲本外观品质表现 | 第28页 |
3.1.2 群体外观品质性状表现 | 第28-31页 |
3.1.3 外观品质性状分布 | 第31-34页 |
3.1.4 外观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1.5 不同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2 遗传图谱的构建 | 第37-38页 |
3.3 外观品质的QTL定位分析 | 第38-41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41-47页 |
4.1 结论 | 第41-42页 |
4.1.1 表型性状 | 第41页 |
4.1.2 性状分布 | 第41页 |
4.1.3 正态检测 | 第41-42页 |
4.1.4 相关性分析 | 第42页 |
4.1.5 QTL定位 | 第42页 |
4.2 讨论 | 第42-47页 |
4.2.1 亲本选择以及群体构建 | 第42-43页 |
4.2.2 性状表现 | 第43页 |
4.2.3 正态检测 | 第43-44页 |
4.2.4 相关性 | 第44页 |
4.2.5 遗传图谱构建 | 第44-45页 |
4.2.6 QTL定位及应用 | 第45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附录 | 第53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