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交通运输经济论文--航空运输经济论文--中国航空运输论文--航运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论文

航班延误的预测、评估与事后分析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航班延误预测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航班延误评估研究现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航班延误事后分析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-16页
第二章 我国航班延误的概念与成因分析第16-23页
    2.1 航班延误定义第16-17页
    2.2 航班延误界定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我国航班运行过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我国航班延误时间的界定标准第18-19页
    2.3 我国航班延误的成因分析第19-20页
    2.4 我国航班延误的责任主体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航空公司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机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空管部门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气象条件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大型军事活动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其他突发事件第22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2-23页
第三章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大面积航班延误预测模型第23-31页
    3.1 logistic模型介绍第23-24页
    3.2 延误航班数量的logistic预测模型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模型的假设与说明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模型的构建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logistic曲线的拟合方法第26页
    3.3 累计延误航班数量预测模型第26-27页
    3.4 算例分析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延误累积阶段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延误消散阶段第29-30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四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大面积航班延误实时评估模型第31-41页
    4.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2-33页
    4.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层析分析法简介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建立指标集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指标权重求解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5页
    4.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介绍第35-36页
    4.4 航班延误程度实时评估模型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确定评判集与评估标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建立模糊隶属度矩阵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评估延误等级第38页
    4.5 算例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39-41页
第五章 基于航班运行过程的大面积航班延误事后分析模型第41-50页
    5.1 航班延误事后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网络计划方法简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指标的确定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3-44页
    5.2 航班延误事后分析模型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模型的构建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6-47页
    5.3 算例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0-52页
    6.1 论文工作总结第50-51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7页
致谢第57-58页
作者简介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的分析
下一篇: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Framingham心血管评分风险等级的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