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20页 |
1.1 能源发展的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 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 | 第10页 |
1.3 核电厂排出物对环境的影响 | 第10-12页 |
1.4 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| 第12-17页 |
1.4.1 alpha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| 第12-13页 |
1.4.2 beta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| 第13-14页 |
1.4.3 gamma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| 第14-15页 |
1.4.4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| 第15-17页 |
1.5 核电厂排出物对人体的影响 | 第17-20页 |
2 研究的重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20-25页 |
2.1 主要的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20-21页 |
2.2 研究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| 第21-23页 |
2.3 主要研究方法、技术路线和创新 | 第23-25页 |
2.3.1 研究方法 | 第23页 |
2.3.2 技术路线和创新 | 第23-25页 |
3 ~(14)C排放的主要特性和机理 | 第25-31页 |
3.1 放射性核素~(14)C的主要特性和影响 | 第25-26页 |
3.1.1 放射性核素~(14)C的主要特性 | 第25-26页 |
3.2 核电厂流出物~(14)C的主要来源 | 第26-27页 |
3.3~(14)C在反应堆中的释放机理 | 第27-29页 |
3.4 核电厂流出物~(14)C的研究现状 | 第29-31页 |
4 核电厂流出物~(14)C对环境影响的模拟计算 | 第31-39页 |
4.1 基于高斯烟羽模型的浓度计算 | 第31-37页 |
4.1.1 建立模型的几个假设 | 第31页 |
4.1.2 高斯模型的建立 | 第31-34页 |
4.1.3 烟羽抬升高度的修正 | 第34-35页 |
4.1.4 地面反射修正 | 第35-37页 |
4.2 气态流出物~(14)C对公众剂量照射的计算 | 第37-39页 |
5 核电厂流出物~(14)C对环境影响的实际监测 | 第39-45页 |
5.1 取样点选取 | 第39-41页 |
5.2 生物样品的取样处理和制备 | 第41页 |
5.3 样品的测量 | 第41-42页 |
5.4 测量结果分析 | 第42-45页 |
6 核电厂流出物~(14)C的模拟实验 | 第45-61页 |
6.1 ~(14)C在鸽子体内的累积动态 | 第45-51页 |
6.1.1 鸽子的实验材料 | 第45-46页 |
6.1.2 鸽子的实验方法 | 第46-47页 |
6.1.3 鸽子的取样处理和样品制备 | 第47页 |
6.1.4 鸽子样品的测量 | 第47页 |
6.1.5 鸽子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7-51页 |
6.1.6 鸽子实验小结 | 第51页 |
6.2 ~(14)C在小油菜体内的累积动态 | 第51-55页 |
6.2.1 小油菜的实验材料 | 第51-52页 |
6.2.2 小油菜的实验方法 | 第52页 |
6.2.3 小油菜的取样处理和样品制备 | 第52-53页 |
6.2.4 小油菜样品的测量 | 第53页 |
6.2.5 小油菜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3-55页 |
6.2.6 小油菜实验小结 | 第55页 |
6.3 ~(14)C在鲻鱼体内的累积动态 | 第55-61页 |
6.3.1 鲻鱼实验材料 | 第56页 |
6.3.2 鲻鱼测量实验方法 | 第56-57页 |
6.3.3 鲻鱼的取样处理和样品制备 | 第57页 |
6.3.4 鲻鱼样品的测量 | 第57页 |
6.3.5 鲻鱼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7-59页 |
6.3.6 鲻鱼实验小结 | 第59-61页 |
7 结论 | 第61-63页 |
8 致谢 | 第63-64页 |
9 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