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9-18页 |
| 1. 肌筋膜的解剖及生理概述 | 第9页 |
| 1.1 肌筋膜之解剖 | 第9页 |
| 1.2 肌筋膜之生理功能 | 第9页 |
| 2. 现代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的认识 | 第9-16页 |
| 2.1 西医对腰背肌筋膜炎之认识 | 第9-10页 |
| 2.2 中医对腰背肌筋膜炎之认识 | 第10-16页 |
| 3. 银质针浅述 | 第16-18页 |
| 3.1 银质针发展沿革 | 第16页 |
| 3.2 银质针治疗原理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部分 银质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之临床研究 | 第18-29页 |
| 前言 | 第18页 |
| 1. 研究目的 | 第18页 |
| 2.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3. 研究对象 | 第19页 |
| 3.1 诊断标准 | 第19页 |
| 3.2 纳入标准 | 第19页 |
| 3.3 排除标准 | 第19页 |
| 4. 治疗器材 | 第19页 |
| 5. 治疗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5.1 银质针组 | 第19-20页 |
| 5.2 离子导入组 | 第20页 |
| 6. 观察方法 | 第20-21页 |
| 6.1 视觉模拟量表(Visual Analogue Scale:VAS) | 第20-21页 |
| 6.2 RMDQ(Roland-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) | 第21页 |
| 6.3 VAS疗效评价 | 第21页 |
| 6.4 观察周期 | 第21页 |
| 7. 统计方法 | 第21页 |
| 8 不良反应/事件处理及安全评价 | 第21-23页 |
| 8.1 不良反应的处理 | 第21页 |
| 8.2 不良事件的处理 | 第21-22页 |
| 8.3 安全性评价 | 第22-23页 |
| 9. 研究结果 | 第23-29页 |
| 9.1 一般资料比较 | 第23-25页 |
| 9.2 治疗前后症状比较 | 第25-29页 |
| 讨论 | 第29-32页 |
| 结论 | 第32-3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3-36页 |
| 附录 | 第36-37页 |
| 致谢 | 第37-38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