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主要缩略语 | 第8-9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9-36页 |
综述一 中医对绝经前诸证的认识 | 第9-21页 |
1 古代相关文献记载 | 第9-10页 |
2 现代中医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 | 第10-17页 |
3 小结 | 第17-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-21页 |
综述二 绝经综合征的西医概况 | 第21-36页 |
1 命名 | 第21页 |
2 绝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| 第21-23页 |
3 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| 第23-25页 |
4 治疗 | 第25-29页 |
5 小结 | 第29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6页 |
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36-56页 |
前言 | 第36-37页 |
1 资料与方法 | 第37-39页 |
1.1 一般资料 | 第37页 |
1.2 诊疗标准 | 第37页 |
1.2.1 西医诊断标准 | 第37页 |
1.2.2 中医诊断标准 | 第37页 |
1.3 纳入标准 | 第37页 |
1.4 排除标准 | 第37-38页 |
1.5 剔除病例标准 | 第38页 |
1.6 治疗方法 | 第38页 |
1.7 临床观测指标 | 第38页 |
1.8 疗效标准 | 第38-39页 |
1.9 统计方法 | 第39页 |
2 结果 | 第39-47页 |
2.1 临床总疗效 | 第39-40页 |
2.2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| 第40-43页 |
2.3 改良Kupperman评分情况 | 第43-46页 |
2.4 实验室指标检测 | 第46-47页 |
3 临床安全性观察 | 第47页 |
4 临床疗效小结 | 第47-49页 |
讨论 | 第49-55页 |
1 立论依据 | 第49-50页 |
2 治法及组成用药特点 | 第50-52页 |
3 现代药理研究 | 第52-53页 |
4 芍杞益坤颗粒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疗效 | 第53-54页 |
5 芍杞益坤颗粒对肝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患者E_2、FSH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7页 |
附表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