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 选题的背景 | 第10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(一) 大学生村官的概念界定 | 第11-12页 |
(二) 国内关于大学生村官方面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(三) 国外关于大学生村官方面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(一) 文献研究法 | 第14页 |
(二) 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| 第14页 |
(三) 自然观察和系统分析法 | 第14-15页 |
四、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五、本文特色与研究困难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的历程与背景 | 第16-23页 |
一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几个发展阶段 | 第16-19页 |
(一) 大学生村官政策产生的时代背景 | 第16-17页 |
(二) 自发探索阶段 | 第17页 |
(三) 全面实验阶段 | 第17-18页 |
(四) 全国推广阶段 | 第18-19页 |
二、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意义 | 第19-23页 |
(一) 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| 第19-20页 |
(二) 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| 第20-21页 |
(三) 培养基层党政后备干部队伍的需要 | 第21页 |
(四)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效现状调查:以常熟市为重点 | 第23-42页 |
一、大学生村官工作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效 | 第23-27页 |
(一) 给村“两委”班子注入了新活力,使基层工作后继有人 | 第23-24页 |
(二)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,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| 第24页 |
(三) 提升了农村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,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| 第24-25页 |
(四) 有力推进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| 第25-27页 |
二、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效总体上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| 第27-31页 |
(一) 大学生村官遭遇融入困难,“下不去” | 第27-29页 |
(二) 大学生村官群体流失严重,“待不住” | 第29页 |
(三) 大学生村官缺乏必要培训,“干不好” | 第29-30页 |
(四) 大学生村官面临发展瓶颈,“流不动” | 第30-31页 |
三、常熟市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效调查报告 | 第31-42页 |
(一) 常熟市基本概况 | 第31-32页 |
(二) 常熟市大学生村官政策运行情况 | 第32-35页 |
(三) 常熟市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效调研结果分析 | 第35-42页 |
第三章 导致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效偏低的影响因素及根源 | 第42-54页 |
一、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效的因素 | 第42-47页 |
(一) 大学生村官身份定位尴尬,管理机制混乱 | 第42-43页 |
(二) 保障激励措施不足,待遇偏低 | 第43-44页 |
(三) 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,培训机制不完善 | 第44-45页 |
(四) 大学生村官自身对基层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足 | 第45-47页 |
二、导致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效偏低的根源 | 第47-54页 |
(一) 大学生村官政策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冲突 | 第47-48页 |
(二) 大学生村官政策自身的缺陷 | 第48-49页 |
(三) 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的偏差 | 第49-51页 |
(四)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影响 | 第51-54页 |
第四章 提升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效的途径 | 第54-69页 |
一、健全法律法规,实现角色合法化和选拔科学化 | 第54-57页 |
(一) 修订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和《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》 | 第54-55页 |
(二) 出台大学生村官管理相关条例,明确法律权利及义务 | 第55-56页 |
(三) 完善选聘管理机制,坚持本地为主原则 | 第56页 |
(四) 根据地方需求,精选重点院校大学生村官 | 第56-57页 |
二、强化目标管理,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| 第57-62页 |
(一) 严格落实现有待遇政策,建立长效薪酬增长机制 | 第57-58页 |
(二) 健全建立帮扶机制和培训机制 | 第58-60页 |
(三) 因地制宜,加大创业支撑力度 | 第60-61页 |
(四) 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评估体系 | 第61-62页 |
三、准确定位大学生村官角色,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| 第62-69页 |
(一) 大学生村官在村务管理中既是“配角”又是“主角” | 第63页 |
(二) 大学生村官既是“学生”,又是“先生” | 第63-64页 |
(三) 大学生村官要做好“村官”,先要做好“村民” | 第64-65页 |
(四) 社会各界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给予充分支持 | 第65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附录(一) 大学生村官工作调查问卷 | 第72-75页 |
附录(二) 村干部调查访谈提纲 | 第75页 |
附录(三) 村民调查访谈提纲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