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各种防治方法论文--生物防治论文

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对果蔬生长、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

致谢第14-15页
中文摘要第15-17页
Abstract第17-18页
简写对照表第19-21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1-39页
    1 引言第21页
    2 丛枝菌根概述第21-22页
    3 印度梨形孢概述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印度梨形孢的分类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P. indica的生物学特性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 P. indica和植物的互惠共生第23-27页
    4 P indica的促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 促进植物生长,提高作物产量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,提高品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3 加快扦插植物侧根的形成,延缓愈伤组织的老化,促进微繁殖植物的硬化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4 P. indica促生作用机理第29-31页
    5 P. indica提高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忍耐能力及其机理研究进展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 诱导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5.2 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耐力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5.3 P. indica诱导寄主植物产生抗性机理第33-35页
    6 P. indica的培养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6.1 固体培养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6.2 液体培养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6.3 与病原菌的平板对峙实验第36-37页
    7 论文立题背景和意义第37页
    8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7-39页
第二章 印度梨形孢对番茄及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第39-63页
    第一节 印度梨形孢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第39-51页
        1 前言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仪器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试剂及培养基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供试番茄和生长条件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P. indica的培养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番茄的育苗与接种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根定殖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P. indica对番茄营养生长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P. indica对番茄生殖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 P. indica对番茄采后品质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0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P. indica对番茄的侵染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P. indica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接种P. indica对番茄前期营养生长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P. indica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 P. indica对番茄品质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49-51页
    第二节 印度梨形孢对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第51-58页
        1 前言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仪器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试剂及培养基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供试材料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P indica的培养和菌体收集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芹菜的播种与育苗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接种与管理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芹菜生长参数测定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品质测定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 水分含量测定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0 芹菜矿物元素测定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1 芹菜总黄酮含量测定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2 统计分析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根定殖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P. indica对芹菜生长的影响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P. indica对芹菜品质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P. indica对芹菜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 P. indica对芹菜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56-58页
    第三节 印度梨形孢培养液对番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1 前言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仪器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试剂及培养基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实验设计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实验方法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统计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对番茄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对番茄幼苗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对番茄幼苗根生长的影响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61-63页
第三章 印度梨形孢对果蔬抗病性的影响第63-88页
    第一节 印度梨形孢诱导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抗性研究第63-70页
        1 前言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仪器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试剂及培养基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供试番茄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P. indica的培养和菌体收集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番茄的育苗与接种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病情调查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番茄叶片总DNA提取及发病植株PCR鉴定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发病植株的组织印迹点杂交鉴定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 统计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P. indica对番茄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发病植株的PCR病毒检测结果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发病植株的组织印迹点杂交鉴定结果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68-70页
    第二节 印度梨形孢对番茄的生防效力研究第70-77页
        1 前言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仪器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试剂及培养基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果实选择与预处理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病原菌的培养与孢子悬浮液制备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P. indica各种处理液的制备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P. indica不同处理液对番茄果实病原菌抑制试验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P. indica与病原菌的平板拮抗实验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分析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P. indica不同处理液对樱桃番茄采后病原菌灰葡萄孢抑制效果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P. indica不同处理液对樱桃番茄采后病原菌链格孢抑制效果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P. indica与病原菌的平板对峙实验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75-77页
    第三节 印度梨形孢对柑橘绿霉病抗性诱导作用研究第77-84页
        1 前言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仪器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试剂及培养基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供试材料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果实选择与预处理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病原菌的培养与孢子悬浮液制备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P. indica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诱导抗性实验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P. indica对柑橘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P. indica诱导对柑橘发病率的影响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P. indica对绿霉发病病斑的抑制作用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P. indica对柑橘酶活性的影响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82-84页
    第四节 采前接种印度梨形孢对樱桃番茄果实采后抗性的影响研究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1 引言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仪器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试剂及培养基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材料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果实的选择和预处理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病原菌的选择、培养和细胞悬浮液的制备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果实采后病原菌抗性实验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果实采后自然腐烂实验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分析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P. indica处理对樱桃番茄果实采后病原菌抗性的影响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P. indica对樱桃番茄果实自然腐烂率的影响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87-88页
第四章 印度梨形孢对樱桃番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88-99页
    第一节 印度梨形孢对樱桃番茄叶片抗性相关酶的影响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1 引言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仪器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试剂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实验材料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叶片酶活测定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分析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P. indica接种对与樱桃番茄叶片POD酶活力的影响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P. indica接种对番茄叶片PPO酶活力的影响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89-91页
    第二节 印度梨形孢对樱桃番茄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91-99页
        1 引言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仪器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试剂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实验材料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品质测定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P. indica对番茄贮藏期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酶活测定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MDA含量测定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分析第92-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P. indica对樱桃番茄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P. indica处理对樱桃番茄贮藏期间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P. indica对番茄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97-99页
第五章 印度梨形孢提高番茄抗性分子机理研究第99-121页
    第一节 印度梨形孢对番茄苗期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第99-105页
        1 前言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仪器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试剂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试验材料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RT-PCR检测叶片中与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P. indica定殖的植株幼苗和对照幼苗RNA的提取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P. indica处理对番茄叶片相关抗性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103-105页
    第二节 采前接种印度梨形孢樱桃番茄果实基因差异表达芯片分析第105-121页
        1 前言第105页
        2 材料和方法第105-10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10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樱桃番茄果实总RNA提取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样品预处理,芯片杂交与数据获取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基因芯片数据与功能分析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基因芯片数据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109-1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总RNA质量分析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芯片探针信号分布与统计分析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第112-1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基因芯片数据验证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118-121页
第六章 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及后续研究设想第121-124页
    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121-122页
    2 创新点第122页
    3 后续研究展望第122-124页
References(参考文献)第124-140页
作者简介第140页
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成果目录第140页

论文共1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安卓的电力故障报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普通小球藻全生长期辐射特性及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