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--地方城市经济论文

合肥城市生态竞争力的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第一章 引言第11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的目的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的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3 主要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1.4 主要创新第14页
    1.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4-15页
第二章 城市生态竞争力理论研究第15-26页
    2.1 概念与内涵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城市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竞争力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城市生态竞争力第16-17页
    2.2 城市生态竞争力理论基础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城市竞争力理论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第18页
    2.3 城市生态竞争力模型第18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国外城市生态竞争力模型研究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国内城市生态竞争力模型研究第21-26页
第三章 合肥城市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6-36页
    3.1 合肥基本情况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合肥自然地理状况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合肥人文科技状况第26-27页
    3.2 研究区生态建设现状第27-28页
    3.3 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学习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IMD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创新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环境友好型城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区域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第30页
    3.4 城市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3.5 指标的设置依据第31页
    3.6 城市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生态环境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绿色经济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资源效率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生态家园第34-36页
第四章 城市生态竞争力方法体系的建立第36-40页
    4.1 指标赋权方法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层次分析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方差赋权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方差赋权法的综合赋权法第38页
    4.2 主成分分析法第38-40页
第五章 城市生态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分析第40-61页
    5.1 基于指标赋权法综合评价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准则层权重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利用方差赋权法计算评价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权重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指标赋权法综合得分值的计算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指标赋权法评价结果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5.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第4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合肥城市生态竞争力综合评价第4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分析第59页
    5.3 两种评价方法对比分析第59-61页
第六章 结论第61-63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8页
附件第68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多种控制方式的微电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参数优化
下一篇:基于DSP的三电平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