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1.2 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8-13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1.4 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原理及结构设计 | 第15-22页 |
2.1 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原理 | 第15页 |
2.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| 第15-17页 |
2.2.1 定性分析 | 第15-16页 |
2.2.2 定量分析 | 第16-17页 |
2.3 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系统结构设计 | 第17-21页 |
2.3.1 激发源的选取 | 第17-18页 |
2.3.2 荧光的最佳激发范围 | 第18页 |
2.3.3 探测器的选取 | 第18-20页 |
2.3.4 系统结构设计 | 第20页 |
2.3.5 光路设计 | 第20-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硬件电路设计 | 第22-37页 |
3.1 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 | 第22页 |
3.2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| 第22-25页 |
3.2.1 成形放大电路的设计 | 第22-24页 |
3.2.2 峰值保持电路的设计 | 第24-25页 |
3.3 FPGA的选型及外围电路设计 | 第25-29页 |
3.3.1 FPGA芯片的选取 | 第25-26页 |
3.3.2 FPGA配置电路的设计 | 第26-28页 |
3.3.3 FPGA控制电路的设计 | 第28-29页 |
3.4 AD转换电路的设计 | 第29-30页 |
3.5 电平转换电路的设计 | 第30-31页 |
3.6 DA转换电路的设计 | 第31-32页 |
3.7 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 | 第32页 |
3.8 电源模块的设计 | 第32-34页 |
3.9 电路设计仿真 | 第34-36页 |
3.10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FPGA片内逻辑设计 | 第37-47页 |
4.1 FPGA的编程语言及设计流程 | 第37-38页 |
4.1.1 FPGA编程语言 | 第37-38页 |
4.1.2 FPGA的设计流程 | 第38页 |
4.2 系统的总体逻辑设计规划 | 第38-39页 |
4.3 系统控制模块 | 第39-41页 |
4.4 AD控制模块 | 第41-42页 |
4.5 缓存及存储模块 | 第42-44页 |
4.6 通信模块及DA控制模块 | 第44-46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软件设计 | 第47-55页 |
5.1 谱数据处理 | 第47-51页 |
5.1.1 谱线光滑 | 第47-49页 |
5.1.2 寻峰及能量刻度标定 | 第49-50页 |
5.1.3 背景的扣除及净峰面积的计算 | 第50-51页 |
5.2 系统的界面设计 | 第51-54页 |
5.2.1 Lab Windows/CVI软件概述 | 第51页 |
5.2.2 用户交互界面的设计 | 第51-53页 |
5.2.3 多线程技术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| 第53-54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六章 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主要性能测试 | 第55-62页 |
6.1 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技术指标 | 第55页 |
6.2 主要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| 第55-61页 |
6.2.1 能量线性度 | 第56-57页 |
6.2.2 能量分辨率 | 第57-58页 |
6.2.3 稳定性 | 第58-60页 |
6.2.4 重复性 | 第60-61页 |
6.2.5 性能指标对比 | 第61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