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言 | 第7-17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、依据、意义 | 第7-8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8-15页 |
一、孟浩然生平交游研究概述 | 第8-9页 |
二、孟浩然师承于思想文化的研究概述 | 第9-12页 |
三、孟浩然师承于历史人物的研究概述 | 第12-14页 |
四、孟浩然师承于自然山水的研究概述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 创新与难点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思想文化对孟浩然诗歌创作的影响 | 第17-32页 |
第一节 儒释道文化对孟浩然的影响 | 第17-29页 |
一、儒家思想对孟浩然的影响 | 第17-23页 |
二、佛道文化对孟浩然的影响 | 第23-29页 |
第二节 时代思想因素对孟浩然的影响 | 第29-32页 |
一、传承魏晋风度 | 第29页 |
二、继承与超越初唐诗学 | 第29-30页 |
三、恬淡气质中不乏盛唐气象 | 第30-32页 |
第二章 历史人物对孟浩然诗歌创作的影响 | 第32-53页 |
第一节 师承于屈宋等楚辞作家 | 第32-35页 |
一、仰慕屈宋等楚辞作家的高洁志趣 | 第32-34页 |
二、借鉴楚辞楚地风味与比兴传统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师承于庞德公、陶渊明等历代高隐 | 第35-41页 |
一、仿效庞德公隐居鹿门山 | 第36-38页 |
二、在田园题材、意境烘托、人生经历上全方位学习陶渊明 | 第38-40页 |
三、对其他隐士的传承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师承于历代名士 | 第41-49页 |
一、效法汉魏名士:进取、放诞两相宜 | 第41-44页 |
二、推崇两晋名士:以文才名世 | 第44-46页 |
三、对南朝山水诗人造境构象技巧的继承与超越 | 第46-49页 |
第四节 与初唐及同时代诗人 | 第49-53页 |
第三章 自然山水对孟浩然诗歌创作的影响 | 第53-64页 |
第一节 襄阳的自然山水与孟浩然:襄阳的孟浩然,孟浩然的襄阳 | 第54-56页 |
第二节 漫游之地的自然山水与孟浩然 | 第56-64页 |
一、京洛山水与孟浩然:经世之志终落空,京洛山水遣诗兴 | 第56-58页 |
二、吴越山水与孟浩然:奇山秀水行为乐,寻仙访友发兴多 | 第58-62页 |
三、三湘、巴蜀山水与孟浩然:壮时气吞洞庭,暮年闲卧轻舟 | 第62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后记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