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页 |
第1章 干宝与《搜神记》 | 第11-16页 |
1.1 干宝生平与创作思想 | 第11-12页 |
1.2 版本源流与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史书性质与文学色彩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考先志于载籍——《搜神记》对《汉书·五行志》的承续 | 第16-29页 |
2.1《捜神记》引《汉书·五行志》思想内容 | 第16-22页 |
2.1.1 字句不改且释义不变者 | 第17-18页 |
2.1.2 字句有改而释义不变者 | 第18-19页 |
2.1.3 字句有改且释义有变者 | 第19-22页 |
2.2《搜神记》与《汉书·五行志》异文比较 | 第22-29页 |
第3章 考先志于载籍——《搜神记》对《续汉书·五行志》的承续 | 第29-41页 |
3.1《搜神记》引《续汉书·五行志》思想内容 | 第30-34页 |
3.1.1 字句不改且释义不变者 | 第30-31页 |
3.1.2 字句有改而释义不变者 | 第31-32页 |
3.1.3 字句有改且释义有变者 | 第32-34页 |
3.2《搜神记》引《续汉书·五行志》异文比较 | 第34-37页 |
3.3《捜神记》引《续汉书·五行志》与《风俗通》比对 | 第37-41页 |
第4章 收適逸于当时——《搜神记》对两书《五行志》思想的发展 | 第41-48页 |
4.1灾异类型与特点 | 第42-45页 |
4.1.1 国亡帝崩类灾异 | 第43页 |
4.1.2 战乱诛杀类灾异 | 第43-44页 |
4.1.3 下人侵上类灾异 | 第44-45页 |
4.2灾异指向与阐述 | 第45-48页 |
第5章《搜神记》灾异说对后世史书的影响 | 第48-75页 |
5.1《宋书·五行志》引《搜神记》灾异说 | 第48-62页 |
5.1.1《宋书·五行志》引《搜神记》思想内容 | 第48-49页 |
5.1.2《宋书·五行志》与《搜神记》异文比较 | 第49-62页 |
5.2《晋书·五行志》引《搜神记》灾异说 | 第62-75页 |
5.2.1《晋书·五行志》引《搜神记》思想内容 | 第62-63页 |
5.2.2《晋书·五行志》与《搜神记》异文比较 | 第63-75页 |
结语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附件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