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| ·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| 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| 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5-17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方法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之处 | 第17-19页 |
| ·本文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| ·创新之处 | 第18-19页 |
| ·相关概念 | 第19-22页 |
| ·产品、产品缺陷以及产品侵权责任 | 第19-20页 |
| ·惩罚性赔偿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| ·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、精神抚慰金的关系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产品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法理依据 | 第22-28页 |
| ·功利主义概述 | 第22-23页 |
| ·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利益关系 | 第23-24页 |
| ·安全的重要性 | 第24-25页 |
| ·惩罚之目的 | 第25-26页 |
| ·惩罚之度 | 第26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三章 产品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价值评判 | 第28-36页 |
| ·理论界对惩罚性赔偿的争议 | 第28页 |
| ·对相关争议的评析 | 第28-31页 |
| ·产品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法律价值 | 第31-35页 |
| ·对受害者的价值 | 第31-32页 |
| ·缓解行政执法的难度 | 第32页 |
| ·有利于产品召回制度的完善 | 第32-34页 |
| ·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 | 第34页 |
| ·促进我国法律与国际接轨 | 第34-3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第四章 我国产品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存在的问题与借鉴 | 第36-42页 |
| ·我国产品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存在的问题 | 第36-39页 |
| ·法律体系不完整 | 第36-37页 |
| ·实体性规定欠缺 | 第37页 |
| ·相关机制不完善 | 第37-39页 |
| ·国外产品侵权责任惩罚性赔偿的立法借鉴 | 第39-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五章 我国产品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制度构建 | 第42-49页 |
| ·我国产品侵权责任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构成要件 | 第42-45页 |
| ·主体要素 | 第42页 |
| ·主观要素 | 第42-43页 |
| ·客观方面 | 第43-45页 |
| ·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 | 第45-46页 |
| ·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 | 第46-47页 |
| ·惩罚性赔偿的可保性问题 | 第47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结语 | 第49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3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