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缩略词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2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9-14页 |
1.3.1 LTE-A系统简介 | 第9-12页 |
1.3.2 载波聚合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2-14页 |
1.4 课题研究内容及文章结构安排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载波聚合技术 | 第16-26页 |
2.1 载波聚合的类型与场景 | 第16-20页 |
2.1.1 载波聚合类型 | 第16-17页 |
2.1.2 载波聚合场景 | 第17-19页 |
2.1.3 载波聚合方式 | 第19-20页 |
2.2 MAC层方面 | 第20-23页 |
2.2.1 非连续接收 | 第21-22页 |
2.2.2 载波激活/去激活 | 第22-23页 |
2.3 物理层方面 | 第23-24页 |
2.3.1 下行信道质量与下行无线链路监控 | 第23页 |
2.3.2 上行信道质量与上行传输功率控制 | 第23页 |
2.3.3 计时和同步 | 第23-24页 |
2.3.4 跨载波调度 | 第24页 |
2.4 无线资源控制方面 | 第24-25页 |
2.4.1 RRC UE能力传输过程 | 第25页 |
2.4.2 SCell添加与删除 | 第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LTE-A系统与S波段雷达之间的载波聚合 | 第26-35页 |
3.1 概述 | 第26-28页 |
3.2 建立模型 | 第28-29页 |
3.3 载波聚合资源分配最优问题 | 第29-30页 |
3.3.1 主载波(LTE-Advanced载波)最优问题 | 第29-30页 |
3.3.2 副载波(MIMO雷达载波)最优问题 | 第30页 |
3.4 改进算法描述与仿真结果分析 | 第30-34页 |
3.4.1 改进算法描述 | 第30-32页 |
3.4.2 LTE-Advanced载波与MIMO雷达载波分配带宽的仿真结果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基于比例公平算法的三载波聚合 | 第35-46页 |
4.1 概述及改进部分 | 第35-36页 |
4.2 模型建立与单载波最优问题 | 第36-38页 |
4.2.1 模型建立 | 第36-37页 |
4.2.2 单载波最优问题 | 第37-38页 |
4.3 三载波聚合最优问题 | 第38-41页 |
4.3.1 主载波分配问题 | 第38页 |
4.3.2 副载波1分配问题 | 第38-39页 |
4.3.3 副载波2分配问题 | 第39-40页 |
4.3.4 等价问题 | 第40-41页 |
4.4 改进算法及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1-45页 |
4.4.1 改进算法描述 | 第41-42页 |
4.4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2-4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载波聚合的商业应用 | 第46-52页 |
5.1 概述 | 第46页 |
5.2 问题描述 | 第46-48页 |
5.2.1 函数模型 | 第46-47页 |
5.2.2 速率与带宽的关系 | 第47-48页 |
5.3 仿真结果 | 第48-51页 |
5.4 开放性研究问题 | 第5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2-54页 |
6.1 论文总结 | 第52页 |
6.2 下一步研究方向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附录一 | 第59-60页 |
1.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9页 |
2.主持与参加科研项目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