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国内外冷再生机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冷再生机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冷再生机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行驶液压系统同步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行驶液压系统同步方式研究 | 第16-27页 |
2.1 基于单泵四马达行驶液压系统的同步分流阀同步方案 | 第16-18页 |
2.1.1 行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| 第16-18页 |
2.1.2 同步方式 | 第18页 |
2.2 基于两泵四马达行驶液压系统的同步分流阀同步方案 | 第18-20页 |
2.2.1 行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| 第18-19页 |
2.2.2 同步方式 | 第19-20页 |
2.3 基于两泵四马达行驶液压系统的两级流量同步调节方案 | 第20-22页 |
2.3.1 行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| 第20-21页 |
2.3.2 同步方式 | 第21-22页 |
2.4 基于四泵四马达行驶液压系统的同步方案 | 第22-24页 |
2.4.1 行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| 第22-23页 |
2.4.2 同步方式 | 第23-24页 |
2.5 行驶液压系统同步性能的对比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5.1 功率损失对比分析 | 第24页 |
2.5.2 同步精度对比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6 行驶液压系统主要元器件成本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行驶液压系统参数匹配与同步控制方法研究 | 第27-50页 |
3.1 行驶液压系统参数匹配与校核 | 第27-36页 |
3.1.1 整机参数确定 | 第27-29页 |
3.1.2 冷再生机牵引力计算 | 第29-30页 |
3.1.3 行驶液压系统工作压力匹配 | 第30-31页 |
3.1.4 行驶液压系统主要元器件选型计算 | 第31-34页 |
3.1.5 行驶液压系统参数校核 | 第34-35页 |
3.1.6 同步分流阀选型 | 第35-36页 |
3.1.7 二级同步调节机构选型 | 第36页 |
3.2 牵引特性研究 | 第36-38页 |
3.2.1 牵引特性方程 | 第36-38页 |
3.2.2 牵引特性分析 | 第38页 |
3.3 行驶液压系统同步控制方法研究 | 第38-49页 |
3.3.1 PID控制算法 | 第39-40页 |
3.3.2 行驶液压系统同步控制流程 | 第40-41页 |
3.3.3 行驶液压系统PID同步控制三参数试凑整定 | 第41-45页 |
3.3.4 行驶液压系统PID同步控制三参数优化 | 第45-4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行驶液压系统同步性能的仿真研究 | 第50-69页 |
4.1 液压四驱冷再生机车轮转速的同步精度要求 | 第50-53页 |
4.2 行驶液压系统建模 | 第53-56页 |
4.2.1 行驶液压系统建仿真模目的 | 第53页 |
4.2.2 行驶液压系统AMESim建模 | 第53-56页 |
4.3 牵引特性仿真计算 | 第56-58页 |
4.4 车轮转速同步精度仿真研究 | 第58-67页 |
4.4.1 起步工况仿真 | 第58-61页 |
4.4.2 作业工况仿真 | 第61-65页 |
4.4.3 同步精度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5-67页 |
4.5 不同步工况下的功率损失计算 | 第67-68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结论 | 第69-70页 |
展望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