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--城市经济管理论文

PPP模式下我国保障性住房风险研究

摘要第9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第1章 绪论第12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的创新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8-19页
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第19-29页
    2.1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相关理论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住房保障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保障性住房的含义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保障性住房的分类第20-22页
    2.2 PPP模式的相关理论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PPP模式的定义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PPP模式的特点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PPP融资模式的基本形式第24-25页
    2.3 PPP融资模式引入我国保障性住房的适用性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PPP融资模式引入我国保障性住房理论支撑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PPP融资模式引入我国保障性住房必要性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PPP融资模式引入我国保障性住房可行性分析第27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7-29页
第3章 PPP模式下我国保障性住房的风险识别第29-41页
    3.1 PPP模式下我国保障性住房的风险概念界定第29页
    3.2 PPP模式下我国保障性住房风险的特点第29-30页
    3.3 PPP模式下我国保障性住房风险的选取第30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风险识别的概念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风险指标选取原则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风险识别主要方法介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基于检查表法和流程图方法的风险指标初次筛选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基于粗糙集的风险指标二次约简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PPP模式下我国保障性住房风险因素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4章 PPP模式我国保障性住房的风险评价模型建立第41-49页
    4.1 PPP模式下我国保障性住房的风险概念界定第41页
    4.2 一般项目常用风险评价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4.3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第42-43页
    4.4 模型运算步骤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构建风险指标评价体系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的建立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向量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熵值法修正权重第47-4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5章 实证研究第49-57页
    5.1 样本构建第49页
    5.2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过程第49-54页
    5.3 风险评价结果第54-55页
    5.4 风险应对措施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风险应对概念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风险应对具体措施第55-56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6章 总结第57-59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7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62-63页
附录第63-66页
    调查问卷一第63-64页
    调查问卷二第64-66页
致谢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明代陕北地区赋役问题研究
下一篇:李娓娓诗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