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25页 |
1.1 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0页 |
1.2.1 地下热水运移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研究的文献报道 | 第14-16页 |
1.2.2 地下热水运移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研究的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法 | 第20-2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4 主要创新点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地下热水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 | 第25-32页 |
2.1 压力场数学模型 | 第25-28页 |
2.1.1 压力场控制方程 | 第25-27页 |
2.1.2 压力场初始条件 | 第27页 |
2.1.3 压力场边界条件 | 第27-28页 |
2.2 温度场数学模型 | 第28-30页 |
2.2.1 温度场控制方程 | 第28-30页 |
2.2.2 温度场初始条件 | 第30页 |
2.2.3 温度场边界条件 | 第30页 |
2.3 参数的确定 | 第30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地下热水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有限元解法 | 第32-44页 |
3.1 压力场有限元法 | 第32-36页 |
3.2 抽/注水井的处理 | 第36页 |
3.3 地下水流速的计算 | 第36-37页 |
3.4 温度场有限元法 | 第37-43页 |
3.4.1 标准伽辽金有限元法 | 第38-40页 |
3.4.2 上游加权有限单元法 | 第40-41页 |
3.4.3 上游加权最小二乘法 | 第41-4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地下热水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程序若干问题的处理 | 第44-55页 |
4.1 网格剖分 | 第44-48页 |
4.2 含水层参数 | 第48页 |
4.3 时间的离散 | 第48-49页 |
4.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| 第49-50页 |
4.5 大型稀疏矩阵的存贮 | 第50-52页 |
4.6 大型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| 第52-53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5章 地下热水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程序的验证 | 第55-70页 |
5.1 一维数学模型 | 第55-57页 |
5.2 二维数学模型 | 第57-63页 |
5.3 三维数学模型 | 第63-6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6章 地下热水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程序的应用 | 第70-94页 |
6.1 地下热水的赋存形式 | 第70-71页 |
6.2 地下热水的水动力特征研究 | 第71-80页 |
6.2.1 研究现状 | 第71-73页 |
6.2.2 模型的假设 | 第73-74页 |
6.2.3 地下热水水动力特征的讨论 | 第74-80页 |
6.3 流网 | 第80-92页 |
6.3.1 研究现状 | 第80-81页 |
6.3.2 流函数 | 第81-83页 |
6.3.3 有限元离散 | 第83-85页 |
6.3.4 地下热水流网模型的概化 | 第85-87页 |
6.3.5 地下热水的流网特征及影响因素 | 第87-92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92-94页 |
第7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94-98页 |
7.1 结论 | 第94-96页 |
7.2 建议 | 第96-98页 |
致谢 | 第98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07-109页 |
附录A 地下热水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程序FEMFH的简介 | 第109-118页 |
A1.1 主程序的运行 | 第109-118页 |
A1.2 输出模块 | 第118页 |
A1.2.1 输入文件的输出 | 第118页 |
A1.2.2 计算结果的输出 | 第118页 |
A1.3 软件Tecplot绘图 | 第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