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汽车碰撞安全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3 代理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4 碰撞安全性优化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6页 |
2 代理模型基本理论 | 第16-30页 |
2.1 代理模型建模流程 | 第16-17页 |
2.2 试验设计 | 第17-21页 |
2.2.1 全因子试验设计 | 第17-18页 |
2.2.2 正交试验设计 | 第18-19页 |
2.2.3 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 | 第19-21页 |
2.3 近似模型建模 | 第21-26页 |
2.3.1 多项式响应面模型 | 第21-24页 |
2.3.2 径向基函数模型 | 第24页 |
2.3.3 Kriging模型 | 第24-26页 |
2.4 误差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30页 |
3 汽车正面碰撞模型与有限元仿真分析 | 第30-44页 |
3.1 汽车碰撞分析有限元模型 | 第30-32页 |
3.2 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| 第32-38页 |
3.2.1 变形时序图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2.2 能量变化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2.3 B柱峰值加速度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2.4 脚踏板侵入量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2.5 车辆前端板件吸能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3 模型验证 | 第38-4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4页 |
4 汽车正面碰撞优化目标代理模型的建立 | 第44-78页 |
4.1 优化设计基本参数 | 第44-46页 |
4.1.1 优化目标 | 第44页 |
4.1.2 设计变量 | 第44-45页 |
4.1.3 优化流程 | 第45-46页 |
4.2 试验设计 | 第46-48页 |
4.3 径向基函数模型 | 第48-74页 |
4.3.1 高斯径向基函数模型 | 第49-60页 |
4.3.2 Multiquadric径向基函数模型 | 第60-74页 |
4.4 Kriging函数模型 | 第74-76页 |
4.5 优化目标代理模型选取 | 第76-77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5 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优化设计 | 第78-88页 |
5.1 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| 第78-79页 |
5.2 多目标遗传算法 | 第79-84页 |
5.2.1 概述 | 第79-80页 |
5.2.2 优化结果 | 第80-84页 |
5.3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| 第84-8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88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6页 |
附录 | 第96页 |
A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