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3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8-15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4页 |
三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、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加强中小学生态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| 第15-22页 |
一、加强中小学生态教育的必要性 | 第15-16页 |
(一)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| 第15页 |
(二)人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| 第15页 |
(三)提高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根本途径 | 第15-16页 |
二、加强中小学生态教育的紧迫性 | 第16-22页 |
(一)应对我国环境危机的迫切需要 | 第16-18页 |
(二)提高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迫切需要 | 第18页 |
(三)推进生态文明战略实施的迫切需要 | 第18-22页 |
第二章 加强中小学生态教育的理论依据 | 第22-27页 |
一、教育学理论 | 第22-23页 |
二、环境教育的理论 | 第23-24页 |
三、社会生态学理论 | 第24-27页 |
第三章 加强中小学生态教育的内容 | 第27-31页 |
一、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 | 第27-28页 |
(一)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 | 第27页 |
(二)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| 第27-28页 |
二、生态与环境知识的教育 | 第28-29页 |
(一)生态与环境的基础知识 | 第28页 |
(二)生态与环境价值的教育 | 第28-29页 |
三、生态价值观教育 | 第29-31页 |
(一)绿色消费观教育 | 第29-30页 |
(二)生态与环境道德教育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苏南地区中小学生态教育的现状 | 第31-41页 |
一、苏南地区中学生态教育的基本情况 | 第31-37页 |
(一)中学生生态知识掌握情况 | 第31-33页 |
(二)中学生生态意识水平情况 | 第33-35页 |
(三)中学生生态文明行为情况 | 第35-37页 |
二、苏南地区小学生态教育的基本情况 | 第37-41页 |
(一)小学生生态知识掌握情况 | 第37-38页 |
(二)小学生生态意识水平情况 | 第38-39页 |
(三)小学生生态文明行为情况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苏南地区中小学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41-46页 |
一、苏南地区中小学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3页 |
(一)生态教育的形式单一 | 第41-42页 |
(二)生态教育的师资缺乏 | 第42页 |
(三)生态教育的内容不系统 | 第42页 |
(四)学校对生态教育的不够重视 | 第42-43页 |
二、苏南地区中小学生态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43-46页 |
(一)生态教育机制不健全 | 第43-44页 |
(二)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| 第44页 |
(三)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| 第44-46页 |
第六章 加强中小学生态教育的对策建议 | 第46-54页 |
一、政府为生态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| 第46-47页 |
(一)加大政府对生态教育的资金投入 | 第46页 |
(二)制定生态教育纲要明确教育目标 | 第46页 |
(三)建立健全生态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| 第46-47页 |
二、学校为生态教育优化教育环境 | 第47-50页 |
(一)丰富生态教育的教育内容 | 第47-48页 |
(二)加强多课程的生态教育 | 第48页 |
(三)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| 第48-50页 |
三、家庭为生态教育营造和谐氛围 | 第50-51页 |
(一)父母言传身教 | 第50页 |
(二)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 | 第50-51页 |
四、国家、学校、社会三方协同加强生态教育 | 第51-54页 |
(一)营造良好的生态教育的社会文化氛围 | 第51-52页 |
(二)为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环保基地 | 第52-53页 |
(三)媒体加强宣传与舆论引导 | 第53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附录 1 | 第59-61页 |
附录 2 | 第61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