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研究概述 | 第10-16页 |
1.1 选题缘由 | 第10-13页 |
1.1.1 符合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| 第10-11页 |
1.1.2 利于新增课程内容解析 | 第11页 |
1.1.3 满足课程改革纲要要求 | 第11-12页 |
1.1.4 适应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| 第12页 |
1.1.5 基于目前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拟解决问题 | 第15页 |
1.4 研究重点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依据 | 第16-23页 |
2.1 教学思想精华 | 第16-17页 |
2.1.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| 第16页 |
2.1.2 西方教育思想 | 第16-17页 |
2.1.3 当代教学新观念 | 第17页 |
2.2 具体教育理论 | 第17-23页 |
2.2.1 建构主义学习观 | 第17-18页 |
2.2.2 认知心理学 | 第18-19页 |
2.2.3 实践认知理论基础 | 第19页 |
2.2.4 身体脑皮质感应对照—手指是第二大脑 | 第19-20页 |
2.2.5 合作学习理论基础 | 第20-21页 |
2.2.6 青春期性格的特殊性 | 第21页 |
2.2.7 霍华德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3-26页 |
3.1 教具 | 第23-24页 |
3.2 模型教具 | 第24页 |
3.3 纸模型 | 第24-25页 |
3.4 模具 | 第25-26页 |
第4章 基于已有的生物模型研究对模具进行研究 | 第26-30页 |
4.1 生物模型的概念和分类 | 第26页 |
4.2 对于生物模型教学的研究 | 第26-28页 |
4.2.1 模型制作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生物学科特点,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| 第26-27页 |
4.2.2 学生参与模型建构,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| 第27页 |
4.2.3 创设情境,利用模型进行合理联想 | 第27页 |
4.2.4 模型教学对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| 第27-28页 |
4.3 对于模具的研究分析 | 第28-30页 |
4.3.1 体现学生主体性 | 第28-29页 |
4.3.2 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| 第29页 |
4.3.3 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 | 第29页 |
4.3.4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| 第29页 |
4.3.5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| 第29-30页 |
第5章 研究方法、路线 | 第30-41页 |
5.1 实验研究假设 | 第30页 |
5.2 实验研究方法 | 第30-31页 |
5.3 实验研究工具 | 第31页 |
5.4 实验研究过程 | 第31页 |
5.5 实验对象调查分析 | 第31-41页 |
5.5.1 实验对象选择 | 第31页 |
5.5.2 实验前研究调查 | 第31页 |
5.5.3 调查实施过程 | 第31-40页 |
5.5.4 前测调查分析 | 第40-41页 |
第6章 模具的设计及教学的实施 | 第41-45页 |
6.1 模具的设计注意原则 | 第41-42页 |
6.1.1 明确模具设计意义 | 第41页 |
6.1.2 了解学生的特点 | 第41-42页 |
6.1.3 保证知识的科学性 | 第42页 |
6.1.4 结合课堂内容重难点 | 第42页 |
6.1.5 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| 第42页 |
6.2 模具教学的实施 | 第42-45页 |
6.2.1 模具教学的前期 | 第43页 |
6.2.2 模具教学的过程 | 第43页 |
6.2.3 模具教学的结果 | 第43-45页 |
第7章 初中生物模具设计及制作案例分析 | 第45-57页 |
7.1 水螅模具的设计 | 第45-47页 |
7.1.1 设计目的 | 第45页 |
7.1.2 设计基础 | 第45-46页 |
7.1.3 设计准备 | 第46页 |
7.1.4 设计成果 | 第46页 |
7.1.5 制作过程 | 第46-47页 |
7.2 涡虫模具的设计 | 第47-49页 |
7.2.1 设计目的 | 第47页 |
7.2.2 设计基础 | 第47-48页 |
7.2.3 设计准备 | 第48页 |
7.2.4 设计成果 | 第48页 |
7.2.5 制作过程 | 第48-49页 |
7.3 河蚌模具的设计 | 第49-50页 |
7.3.1 设计目的 | 第49页 |
7.3.2 设计基础 | 第49页 |
7.3.3 设计准备 | 第49-50页 |
7.3.4 设计成果 | 第50页 |
7.3.5 制作过程 | 第50页 |
7.4 蝗虫模具的设计 | 第50-52页 |
7.4.1 设计目的 | 第51页 |
7.4.2 设计基础 | 第51页 |
7.4.3 设计准备 | 第51页 |
7.4.4 设计成果 | 第51-52页 |
7.4.5 制作过程 | 第52页 |
7.5 鱼模具的设计 | 第52-54页 |
7.5.1 设计目的 | 第52-53页 |
7.5.2 设计基础 | 第53页 |
7.5.3 设计准备 | 第53页 |
7.5.4 设计成果 | 第53-54页 |
7.5.5 制作过程 | 第54页 |
7.6 青蛙模具的设计 | 第54-57页 |
7.6.1 设计目的 | 第54页 |
7.6.2 设计基础 | 第54页 |
7.6.3 设计准备 | 第54-55页 |
7.6.4 设计成果 | 第55-56页 |
7.6.5 制作过程 | 第56-57页 |
第8章 初中生物模具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| 第57-68页 |
8.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| 第57-59页 |
8.2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| 第59-62页 |
8.3 鱼 | 第62-64页 |
8.4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| 第64-68页 |
第9章 调查数据结果与分析 | 第68-78页 |
9.1 调查数据结果 | 第68-74页 |
9.2 实验教学后小测试成绩统计分析 | 第74-77页 |
9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77-78页 |
第10章 模具教学的研究结论与改进 | 第78-80页 |
10.1 研究结论 | 第78-79页 |
10.1.1 采用模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| 第78页 |
10.1.2 模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| 第78页 |
10.1.3 模具制作促进学生能力的锻炼 | 第78页 |
10.1.4 观察模具加深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了解 | 第78-79页 |
10.1.5 合作制作模具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 | 第79页 |
10.2 研究改进 | 第79-80页 |
10.2.1 模具设计难易程度控制 | 第79页 |
10.2.2 教学实验时间安排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2页 |
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(一) | 第82-84页 |
附录B 学生调查问卷(二) | 第84-85页 |
附录C 学生小测卷 | 第85-88页 |
发表论文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