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一、治安防范的概述 | 第11-24页 |
(一) 治安概述 | 第11-17页 |
1. 治安的内涵 | 第11-14页 |
2. 治安的外延 | 第14-17页 |
(二) 治安防范概述 | 第17-20页 |
1. 治安防范的含义 | 第17-18页 |
2. 治安防范与犯罪预防辨析 | 第18-20页 |
(三) 治安防范的分类 | 第20-24页 |
1. 治安防范的理论分类 | 第20-22页 |
2. 治安防范体系的实践部门进行分类 | 第22-24页 |
二、治安防范的现状 | 第24-30页 |
(一) 治安防范的历史发展 | 第24-25页 |
(二) 我国治安防范的现状 | 第25-27页 |
(三) 我国治安防范存在的不足 | 第27-30页 |
1. 对治安防范的目的需求的认识存在着不明确性 | 第27-28页 |
2. 治安防范直接主体角色定位模糊 | 第28页 |
3. 治安防范参与主体缺乏激励的机制 | 第28-29页 |
4. 治安防范措施缺乏针对性 | 第29页 |
5. 治安管理防范保障存在不足 | 第29-30页 |
三、国外治安防范相关理论经验 | 第30-35页 |
(一) 社区警务理论 | 第30-31页 |
(二) 问题导向警务理论 | 第31页 |
(三) 情报、信息主导警务理论 | 第31-32页 |
(四) 情境预防理论 | 第32-34页 |
1. 英国的情景预防论 | 第32-33页 |
2. 美国的情景预防论 | 第33-34页 |
(五) 被害人预防理论 | 第34-35页 |
四、我国治安防范的完善 | 第35-45页 |
(一) 治安防范的目的需求满足化 | 第35-37页 |
1. 需要用共同的价值观规范和引导民众的行为和意识 | 第36页 |
2. 目的需求满足需要突出重点 | 第36页 |
3. 治安防范满足目的需求应坚持效率的原则 | 第36-37页 |
(二) 防范直接主体角色定位明确化 | 第37-38页 |
1. 党委、政府应统一指挥、组织协调相关治安防范工作 | 第37页 |
2. 公安司法机关应充分发挥专门职能作用 | 第37-38页 |
(三) 增强治安防范参与主体参与积极化 | 第38页 |
1. 创新治安防范参与的激励机制 | 第38页 |
2. 合理调节和分配多种利益机制 | 第38页 |
(四) 推行治安防范措施有效化 | 第38-40页 |
1. 城市治安防范措施有效化 | 第39-40页 |
2. 农村治安防范措施有效化 | 第40页 |
(五) 治安管理防范保障基础化 | 第40-45页 |
1. 发挥组织保障人力资源作用 | 第41页 |
2. 健全治安防范的制度保障工作 | 第41-42页 |
3. 完善治安防范的物质保障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