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一、西夏刑事法律制度概述 | 第12-24页 |
(一) 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| 第12-17页 |
1. 严惩“十恶”原则 | 第12页 |
2. 等级特权原则 | 第12-14页 |
3. 宗法原则 | 第14-15页 |
4. 减免原则 | 第15-17页 |
(二) 刑罚制度 | 第17-20页 |
1. 主刑 | 第17-18页 |
2. 附加刑 | 第18-20页 |
(三) 主要的犯罪 | 第20-24页 |
1. 危害皇权和统治阶级利益的犯罪 | 第20-21页 |
2. 违反封建伦理纲常的犯罪 | 第21-22页 |
3. 侵害人身财产的犯罪 | 第22-23页 |
4. 官吏犯罪 | 第23页 |
5. 有关畜牧的犯罪 | 第23-24页 |
二、西夏刑事法律制度儒家化的表现 | 第24-34页 |
(一) 十恶制度:纲常名教的法律化 | 第25-27页 |
1. 关于十恶 | 第25页 |
2. 关于纲常名教 | 第25-26页 |
3. 纲常名教的法律化的表现 | 第26-27页 |
(二) 等级特权:维护传统礼治秩序 | 第27-29页 |
1. 儒家的礼治观 | 第27-28页 |
2. 礼在西夏刑事法律制度中的表现 | 第28-29页 |
(三) 宗法原则:彰显家族本位 | 第29-32页 |
1. 家族本位思想 | 第29-30页 |
2. 家族本位思想在西夏刑事法律制度中的表现 | 第30-32页 |
(四) 减免刑罚:贯彻省刑慎法思想 | 第32-34页 |
1. 儒家的省刑慎法思想 | 第32页 |
2. 省刑慎法思想在西夏刑事法律制度中的表现 | 第32-34页 |
三、儒家思想对西夏刑事法律制度产生影响的原因 | 第34-44页 |
(一) 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为西夏刑事法律制度的儒家化提供了前提 | 第34-40页 |
1. 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的历程 | 第34-39页 |
2. 儒家文化在中原文化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| 第39-40页 |
(二) 西夏内徙为西夏刑事法律制度的儒家化创造了条件 | 第40-41页 |
(三) 统治者对儒学的尊崇推动了西夏刑事法律制度的儒家化的进程 | 第41-44页 |
1. 译汉籍 | 第41-42页 |
2. 办 “国学” | 第42-43页 |
3. 尊孔子 | 第43页 |
4. 立科举 | 第43-44页 |
四、结语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