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1.1 课题来源和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2页 |
1.1.1 课题来源 | 第12页 |
1.1.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2页 |
1.2 机器视觉测量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国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 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3.1 基于插值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 | 第17页 |
1.3.2 基于拟合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3 基于矩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| 第19-21页 |
1.4.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1.4.2 论文的章节安排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零件精密测量系统的硬件设计 | 第21-28页 |
2.1 零件精密测量系统整体结构 | 第21-22页 |
2.2 工业相机选择 | 第22-24页 |
2.2.1 CCD和COMS的区别 | 第22-23页 |
2.2.2 本测量系统的相机选择 | 第23-24页 |
2.3 相机镜头选择 | 第24-25页 |
2.4 光源及照明方式的选择 | 第25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零件精密测量系统的摄像机标定 | 第28-39页 |
3.1 摄像机成像原理 | 第28-30页 |
3.2 摄像机标定 | 第30-34页 |
3.2.1 线性摄像机模型 | 第30-31页 |
3.2.2 非线性摄像机模型 | 第31-33页 |
3.2.3 摄像机标定方法概述 | 第33-34页 |
3.3 基于HALCON软件的摄像机标定 | 第34-38页 |
3.3.1 标定板的选取 | 第34-35页 |
3.3.2 标定的具体过程 | 第35-37页 |
3.3.3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电连接器壳体零件的图像处理 | 第39-74页 |
4.1 图像预处理 | 第39-49页 |
4.1.1 图像二值化 | 第39-41页 |
4.1.2 图像滤波 | 第41-49页 |
4.2 图像分割 | 第49-60页 |
4.2.1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 | 第50-54页 |
4.2.2 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 | 第54-55页 |
4.2.3 基于边缘的图像分割 | 第55-59页 |
4.2.4 各种边缘检测算子实验效果比较 | 第59-60页 |
4.3 亚像素边缘检测 | 第60-73页 |
4.3.1 矩法 | 第61-66页 |
4.3.2 拟合法 | 第66-69页 |
4.3.3 插值法 | 第69-70页 |
4.3.4 基于二次多项式插值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 | 第70-71页 |
4.3.5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71-7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五章 电连接器壳体零件多尺寸测量实验及误差分析 | 第74-96页 |
5.1 零件尺寸测量系统软件流程 | 第74-75页 |
5.2 测量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| 第75页 |
5.3 矩形类零件长度测量实验 | 第75-80页 |
5.3.1 测量方法选取 | 第76-77页 |
5.3.2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77-80页 |
5.4 非矩形类零件长度测量实验 | 第80-86页 |
5.4.1 角点检测 | 第81页 |
5.4.2 改进的Harris角点检测 | 第81-83页 |
5.4.3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83-86页 |
5.5 宽度测量实验 | 第86-88页 |
5.5.1 测量方法选取 | 第86页 |
5.5.2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86-88页 |
5.6 孔径测量实验 | 第88-91页 |
5.6.1 最小二乘法拟合圆 | 第88-89页 |
5.6.2 实验及结果分析 | 第89-91页 |
5.7 孔间距测量实验 | 第91-92页 |
5.7.1 测量方法选取 | 第91页 |
5.7.2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91-92页 |
5.8 角度测量实验 | 第92-93页 |
5.8.1 测量方法选取 | 第92-93页 |
5.8.2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93页 |
5.9 误差分析 | 第93-95页 |
5.9.1 量化误差 | 第94页 |
5.9.2 镜头误差 | 第94页 |
5.9.3 标定误差 | 第94-95页 |
5.9.4 软件算法误差 | 第95页 |
5.10 本章小结 | 第95-96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6-98页 |
6.1 本文已完成的工作 | 第96-97页 |
6.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| 第97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-10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