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邮电经济论文--电信论文--电信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论文

3G增值业务采纳行为及安全信任机制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目录第9-13页
表目录第13-16页
图目录第16-17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7-29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7-20页
     ·全球通信发展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国内通信业发展概况第18-20页
   ·研究意义及对象第20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问题的提出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22-24页
   ·研究方案第24-27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·研究技术路线图第24-26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构安排第26-27页
   ·创新之处第27-29页
第二章 相关文献综述第29-54页
   ·消费者采纳行为理论第29-40页
     ·理性行为理论第29-31页
     ·技术接受模型第31-35页
     ·创新扩散理论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计划行为理论第36-39页
     ·社会认知理论第39-40页
   ·移动增值业务消费者采纳行为相关文献第40-49页
     ·移动互联业务消费者使用意愿的研究第40-42页
     ·移动商务消费者使用意愿的研究第42-46页
     ·WAP服务消费者使用意愿的研究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彩信/短信消费者使用意愿的研究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移动数据业务整体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第48-49页
   ·3G增值业务采纳行为的共性第49-5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2-54页
第三章 3G增值业务采纳模型的构建第54-64页
   ·研究假设提出第54-61页
     ·普通感知第55-57页
     ·损失感知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心理因素第58-59页
     ·适用性因素第59-60页
     ·社会影响因素第60页
     ·人口统计变量第60-61页
   ·构建消费者购买意愿模型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消费者购买意愿模型构建原理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消费者购买意愿模型的构建第6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2-64页
第四章 3G增值业务采纳模型实证分析第64-82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及研究程序设计第64-65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64页
     ·研究程序设计第64-65页
   ·量表设计第65-71页
     ·测量项目设计第65-70页
     ·问卷的预调研第70-71页
   ·正式数据收集第71-72页
   ·数据分析第72-78页
     ·信度和效度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 ·因子分析第74-77页
     ·相关分析第77-78页
   ·人口统计变量假设的验证第78-8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0-82页
第五章 3G增值业务采纳行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第82-102页
   ·结构方程模型原理介绍第82-89页
     ·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基础第82-83页
     ·结构方程模型构建技术第83-89页
   ·3G增值业务采纳行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第89-100页
     ·整体模型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第90-92页
     ·男性群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第92-94页
     ·女性群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第94-96页
     ·总结分析第96-10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0-102页
第六章 3G技术背景下移动商务安全信任机制研究第102-146页
   ·信任的相关研究综述第102-110页
     ·理论综述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·单维度信用计算模型第105-109页
     ·多维度信用计算模型第109-110页
   ·传统电子商务与移动商务的比较分析第110-116页
     ·传统电子商务及其信任机制第110-114页
     ·移动商务及其信任机制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·移动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的区别特征第115-116页
   ·3G背景下移动商务信任机制第116-145页
     ·基于声誉模型的信任机制第116-125页
     ·基于服务导向的模糊信任机制第125-132页
     ·基于第三方认证的模糊信任机制第132-14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5-146页
第七章 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46-153页
   ·研究结果回顾第146-149页
   ·管理实践策略建议第149-150页
   ·研究局限性展望第150-153页
     ·局限性第150-151页
     ·未来的研究第151-153页
参考文献第153-163页
附录A 3G增值业务消费者采纳行为研究调研第163-167页
附录B 预调研数据信度分析第167-171页
附录C 正式样本详细量表信度总结第171-173页
附录D 因子分析负荷矩阵第173-175页
附录E 相关分析第175-178页
附录F 测量项与所测量因子的回归分析及残差分析第178-182页
附录G 详细影响路径图第182-185页
附录H 论文中出现的英文对照表第185-188页
致谢第188-189页
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89页

论文共1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传播模型的数字“微内容”网络扩散研究
下一篇:移动增值业务的个性化推荐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