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3-1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6页 |
1.1 浸矿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1.1.1 生物浸矿的基本原理 | 第14-16页 |
1.1.2 生物浸矿应用菌种 | 第16-18页 |
1.2 重金属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4页 |
1.2.1 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 | 第18-19页 |
1.2.2 重金属对微生物的致毒机理 | 第19-20页 |
1.2.3 重金属解毒机制 | 第20-24页 |
1.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| 第24-26页 |
第2章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铜、镉抗性耐受浓度的初步探索 | 第26-37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6-27页 |
2.1.1 样品 | 第26页 |
2.1.2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| 第26-27页 |
2.1.3 实验仪器 | 第27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7-30页 |
2.2.1 富集培养 | 第27-28页 |
2.2.2 分离纯化 | 第28页 |
2.2.3 形态观察 | 第28-29页 |
2.2.4 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| 第29页 |
2.2.5 生长曲线的测定 | 第29页 |
2.2.6 亚铁氧化率的测定 | 第29-30页 |
2.2.7 硫氧化活性的测定 | 第30页 |
2.2.8 金属耐受性试验 | 第30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6页 |
2.3.1 菌株形态特征 | 第31页 |
2.3.2 菌株L1基因组提取与 16S rDNA鉴定 | 第31-32页 |
2.3.3 系统发育分析 | 第32-33页 |
2.3.4 菌株L1生长曲线的绘制 | 第33页 |
2.3.5 菌株L1亚铁氧化率的测定 | 第33-34页 |
2.3.6 菌株L1硫氧化活性的测定 | 第34页 |
2.3.7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L1铜、镉耐受性分析 | 第34-36页 |
2.4 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金属抗性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7-45页 |
3.1 实验材料 | 第37-38页 |
3.1.1 菌株 | 第37页 |
3.1.2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3页 |
3.2.1 金属抗性相关基因的序列分析 | 第38-43页 |
3.3 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4章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L1中afe-1948、afe-1862、afe-RS11495基因的分子克隆和原核表达 | 第45-60页 |
4.1 实验材料 | 第45-47页 |
4.1.1 菌株与质粒 | 第45页 |
4.1.2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| 第45-46页 |
4.1.3 实验仪器 | 第46页 |
4.1.4 试剂的配制 | 第46-47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47-53页 |
4.2.1 目的基因的扩增 | 第47-49页 |
4.2.2 afe-1948、afe-1862、afe-RS11495基因的克隆 | 第49-51页 |
4.2.3 目的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| 第51-53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3-58页 |
4.3.1 PCR扩增产物鉴定 | 第53页 |
4.3.2 转化子鉴定 | 第53-54页 |
4.3.3 重组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| 第54-58页 |
4.4 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5章 铜、镉胁迫下afe-1948、afe-1862、afe-RS11495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过表达分析 | 第60-72页 |
5.1 实验材料 | 第60-62页 |
5.1.1 菌株与质粒 | 第60页 |
5.1.2 实验试剂 | 第60-61页 |
5.1.3 实验仪器 | 第61页 |
5.1.4 试剂的配制 | 第61-62页 |
5.2 实验方法 | 第62-63页 |
5.2.1 目的蛋白的表达纯化 | 第62-63页 |
5.2.2 金属抗性关键基因的过表达分析 | 第63页 |
5.3 结果与分析 | 第63-70页 |
5.3.1 质粒完整性 | 第63-64页 |
5.3.2 金属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、纯化 | 第64-65页 |
5.3.3 Cu~(2+)胁迫下菌体生长趋势的变化 | 第65-68页 |
5.3.4 镉胁迫下菌体生长趋势的变化 | 第68-70页 |
5.4 小结 | 第70-72页 |
结论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