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科学、科学研究论文--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--中国论文--机构和团体论文--地方科学研究机构论文

唐山新科技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-14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研究综述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科技馆公共服务的研究综述第17-19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9-21页
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1-26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公共服务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科技馆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科技馆公共服务及其供给模式第22-23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公共物品理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多中心治理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理论第24-26页
第3章 国内外科技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总结与借鉴第26-33页
    3.1 国外科技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总结与借鉴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基于政府主体的供给模式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基于多元化主体的供给模式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引入“公众参与”的供给模式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国外科技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经验启示第31-32页
    3.2 国内科技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经验借鉴第32-33页
第4章 唐山原科技馆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第33-36页
    4.1 唐山原科技馆情况概述第33页
    4.2 唐山原科技馆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第33-34页
    4.3 唐山原科技馆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原因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4.4 唐山原科技馆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经验启示第35-36页
第5章 唐山科技馆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分析第36-41页
    5.1 唐山科技馆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分析的目的第36页
    5.2 唐山科技馆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调查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5.3 唐山科技馆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分析的结论第39-41页
第6章 唐山新科技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构建探究第41-54页
    6.1 唐山新科技馆概述第41-42页
    6.2 确立唐山新科技馆多元化供给主体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唐山新科技馆公共服务属性分类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确立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及角色分工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建立多元化供给主体合作机制第45-47页
    6.3 建立唐山新科技馆公共服务动态供给机制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建立公共服务动态供给机制的实现基础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建立公共服务动态供给机制的实现技术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建立公共服务动态供给机制的实现路径第49页
    6.4 探索建立唐山新科技馆多元化动态供给模式第49-51页
    6.5 唐山新科技馆多元化动态供给模式效益预测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唐山新科技馆多元化动态供给模式的优势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唐山新科技馆多元化动态供给模式的效益预测第52-54页
结论第54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9页
附录1 科技馆公共科普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第59-61页
附录2 唐山新科技馆建设功能配置方案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化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问题与对策研究
下一篇:社会思潮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