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引言 | 第10-13页 |
1.1.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 课题的研究目的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1.2.2 研究内容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2.3 技术路线 | 第14页 |
1.3 课题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隧道塌方特征分析及其影响因子的状况 | 第16-35页 |
2.1 塌方分类 | 第16-18页 |
2.1.1 根据隧道塌方所发生的地点不同 | 第16页 |
2.1.2 根据隧道塌方发生的机理不同 | 第16-17页 |
2.1.3 根据塌方规模的大小即方量不同 | 第17页 |
2.1.4 根据塌方的形式的不同 | 第17-18页 |
2.2 塌方形成的影响因素 | 第18-20页 |
2.2.1 地质条件 | 第18-19页 |
2.2.2 施工条件 | 第19-20页 |
2.2.3 其他条件因素 | 第20页 |
2.3 新凉风垭隧道工程概况 | 第20-26页 |
2.3.1 自然特征 | 第21页 |
2.3.2 地层岩性 | 第21-22页 |
2.3.3 地质构造 | 第22-24页 |
2.3.4 地震动参数区划 | 第24页 |
2.3.5 不良地质 | 第24-25页 |
2.3.6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5-26页 |
2.4 隧道塌方的特征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5 国内外隧道塌方的实例统计 | 第27-3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隧道塌方危险性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| 第35-48页 |
3.1 风险评估理论的概念及提出 | 第35-36页 |
3.2 隧道塌方危险性评估体系的建立 | 第36-44页 |
3.2.1 新凉风垭隧道塌方危险性评估指标因子的选取 | 第36-37页 |
3.2.2 隧道塌方危险性评估指标的评价标准及风险等级划分 | 第37-43页 |
3.2.3 隧道塌方危险性评估定性指标的量化 | 第43-44页 |
3.3 隧道塌方危险性评估方法的阐述及选择 | 第44-47页 |
3.3.1 基于关联函数的可拓理论 | 第44-4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4章 新凉风垭隧道塌方危险性评估及计算结果 | 第48-54页 |
4.1 新凉风垭隧道塌方危险性评估与计算 | 第48-54页 |
第5章 新凉风垭隧道塌方风险的防控措施 | 第54-65页 |
5.1 隧道塌方的预判措施 | 第54-61页 |
5.2 隧道塌方风险的开挖加固措施 | 第61-64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附件 | 第71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