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山西抗日根据地社会动员的历史背景 | 第12-16页 |
第一节 民族危亡,国难当头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形势 | 第13-16页 |
第二章 山西抗日根据地社会动员组织的成立及其运行 | 第16-24页 |
第一节 战动总会的成立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战动总会的组织结构 | 第17-21页 |
第三节 战动总会的管辖区域和工作任务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山西抗日根据地社会动员的开展 | 第24-40页 |
第一节 实行减租减息 | 第24-27页 |
第二节 组织战时生产 | 第27-29页 |
一、春耕生产 | 第27页 |
二、保卫秋收 | 第27-28页 |
三、建立消费合作社 | 第28-29页 |
第三节 兴建农会组织 | 第29-31页 |
第四节 刊发报纸、杂志和期刊 | 第31-33页 |
第五节 开展宣传工作 | 第33-38页 |
一、宣传内容 | 第33-34页 |
二、宣传方式 | 第34-37页 |
三、对旧军进行政治宣传 | 第37页 |
四、针对瓦解敌军、争取伪军反正方面做宣传工作 | 第37-38页 |
第六节 推行战地文化教育活动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山西抗日根据地社会动员的特点 | 第40-46页 |
第一节 紧密围绕抗战主题 | 第40页 |
第二节 动员对象多样化 | 第40-43页 |
一、青年 | 第41-42页 |
二、妇女 | 第42-43页 |
三、儿童 | 第43页 |
第三节 密切联系群众切身利益 | 第43-46页 |
第五章 国共两党在山西抗日根据地社会动员方式的比较 | 第46-50页 |
第一节 共产党灵活多样,国民党简化单一 | 第46-47页 |
第二节 共产党注重实效性,国民党流于表面性 | 第47-48页 |
第三节 共产党具有艺术性,国民党带有强制性 | 第48-50页 |
第六章 山西抗日根据地社会动员的当代价值 | 第50-54页 |
第一节 社会动员增强了人民对中共的认同感 | 第50-51页 |
第二节 社会动员对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| 第51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