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提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3页 |
第一章 《诗经》与古典园林之根 | 第13-16页 |
第一节 灵囿——园林的历史根源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囿、圃的精神追求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《诗经》的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| 第16-34页 |
第一节 《诗经》的农耕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 | 第16-19页 |
一、农耕生活——民族的基本生活方式 | 第16-18页 |
二、农耕文化的政治意义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《诗经》的宇宙观与中国古典园林 | 第19-23页 |
一、天人之际的宇宙观 | 第19-21页 |
二、人与自然的和谐 | 第21-22页 |
三、物著我之色彩——“自然的人格化”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《诗经》的礼乐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 | 第23-29页 |
一、周礼的等级制度 | 第24-25页 |
二、礼乐政治的产物:赋诗言志 | 第25-28页 |
三、温柔敦厚与士大夫园林 | 第28-29页 |
第四节 《诗经》中的伦理观与中国古典园林 | 第29-34页 |
一、伦理政治型文化 | 第29-30页 |
二、家庭伦理 | 第30-34页 |
第三章 《诗经》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 | 第34-52页 |
第一节 园林与山水的关系 | 第34-40页 |
一、山水崇拜与园林山水 | 第34-38页 |
二、叠山理水艺术 | 第38-40页 |
第二节 《诗经》“比兴”意识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植物意象 | 第40-52页 |
一、“比兴”意识 | 第40-41页 |
二、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植物意象 | 第41-52页 |
第四章 《诗经》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涵中的美学意义 | 第52-55页 |
第一节 《诗经》“比兴”意义的延伸 | 第52-53页 |
第二节 《诗经》“和谐观”的延伸 | 第53-55页 |
总结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65-66页 |
后记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