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工业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创新与不足 | 第11-13页 |
1.3.1 研究创新 | 第11-12页 |
1.3.2 不足之处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| 第13-23页 |
2.1 理论基础 | 第13-16页 |
2.1.1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3-14页 |
2.1.2 循环经济理论 | 第14-16页 |
2.2 文献回顾 | 第16-23页 |
2.2.1 概念界定 | 第16-18页 |
2.2.2 企业环境绩效研究述评 | 第18-20页 |
2.2.3 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 | 第20-23页 |
第3章 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23-34页 |
3.1 现有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评析 | 第23-25页 |
3.1.1 组织机构发布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3-24页 |
3.1.2 科学研究中设置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4-25页 |
3.2 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5-31页 |
3.2.1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 | 第25-28页 |
3.2.2 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| 第28-31页 |
3.3 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31-34页 |
3.3.1 无量纲化处理方法 | 第31-32页 |
3.3.2 对各项评价指标赋权的方法 | 第32-33页 |
3.3.3 综合评价方法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工业企业环境绩效评价 | 第34-40页 |
4.1 实证评价 | 第34-35页 |
4.1.1 数据收集与处理 | 第34页 |
4.1.2 权重确定及测算 | 第34-35页 |
4.2 结果分析 | 第35-37页 |
4.2.1 2005年至2010年环境绩效 | 第35-36页 |
4.2.2 2011年至2015年环境绩效 | 第36-37页 |
4.3 成因分析 | 第37-40页 |
第5章 主要结论与管理启示 | 第40-44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40页 |
5.2 管理启示 | 第40-44页 |
5.2.1 对政府管理的启示 | 第41-42页 |
5.2.2 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| 第42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附录A 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| 第49-5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