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稀土磷酸盐荧光材料 | 第10-12页 |
1.1.1 基质材料的选择 | 第10页 |
1.1.2 光致发光的基本物理过程 | 第10-11页 |
1.1.3 稀土磷酸盐荧光材料的应用 | 第11-12页 |
1.2 稀土磷酸盐荧光材料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1.3 金属离子掺杂稀土磷酸盐荧光材料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目的、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 | 第15-19页 |
2.1 原料与试剂 | 第15页 |
2.2 设备与装置 | 第15-16页 |
2.3 样品的制备 | 第16-17页 |
2.3.1 溶液的配制 | 第16-17页 |
2.3.2 水热法制备样品 | 第17页 |
2.4 样品的表征和测试 | 第17-19页 |
第三章 YPO_4:Tb~(3+),M(M=Mg~(2+)、Ba~(2+)、Mg~(2+),Ba~(2+))荧光材料合成与性能 | 第19-41页 |
3.1 水热法合成YPO_4:1 at % Tb~(3+)工艺条件探究 | 第19-24页 |
3.1.1 不同反应体系pH对YPO_4:1 at % Tb~(3+)样品物相结构及荧光性能影响 | 第19-21页 |
3.1.2 不同水热反应温度对样品YPO_4:1 at % Tb~(3+)物相结构及荧光性能影响 | 第21-23页 |
3.1.3 不同水热反应时间对样品YPO_4:1 at % Tb~(3+)荧光性能影响 | 第23-24页 |
3.2 水热法合成YPO_4:1 at % Tb~(3+),x at % Ba~(2+)荧光材料 | 第24-30页 |
3.2.1 Ba~(2+)掺杂YPO_4: 1 at % Tb~(3+)样品的物相结构分析 | 第24-25页 |
3.2.2 Ba~(2+)掺杂YPO_4: 1 at % Tb~(3+)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2.3 YPO_4:1 at %Tb~(3+),10 at %Ba~(2+)样品的形貌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2.4 不同掺杂量的Ba~(2+)掺杂YPO_4:1 at % Tb~(3+)样品的激发光谱 | 第27-28页 |
3.2.5 不同掺杂量的Ba~(2+)掺杂YPO_4:1 at % Tb~(3+)样品的发射光谱 | 第28-29页 |
3.2.6 不同掺杂量的Ba~(2+)掺杂YPO_4:1 at % Tb~(3+)样品的荧光衰减曲线 | 第29-30页 |
3.3 水热法合成YPO_4:1 at % Tb~(3+),x at % Mg~(2+)荧光材料 | 第30-35页 |
3.3.1 Mg~(2+)掺杂YPO_4:1 at % Tb~(3+)样品的物相结构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3.2 不同掺杂量的Mg~(2+)掺杂YPO_4:1 at % Tb~(3+)样品的发射光谱 | 第31-32页 |
3.3.3 不同掺杂量的Mg~(2+)掺杂YPO_4:1 at % Tb~(3+)样品的激发光谱 | 第32-33页 |
3.3.4 不同掺杂量的Mg~(2+)掺杂YPO_4:1 at % Tb~(3+)样品的荧光衰减曲线 | 第33-35页 |
3.4 水热法合成YPO_4:1 at %Tb~(3+),[x/2 at %Mg~(2+),x/2 at %Ba~(2+)]荧光材料 | 第35-39页 |
3.4.1 水热法合成Mg~(2+),Ba~(2+)共掺杂YPO_4: 1 at % Tb~(3+)样品的物相结构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4.2 不同掺杂量的Mg~(2+),Ba~(2+)共掺杂YPO_4:1 at % Tb~(3+)样品的发射光谱 | 第36-37页 |
3.4.3 不同掺杂量的Mg~(2+),Ba~(2+)共掺杂YPO_4:1 at % Tb~(3+)样品的激发光谱 | 第37-38页 |
3.4.4 不同掺杂量的Mg~(2+),Ba~(2+)共掺杂YPO_4:1 at % Tb~(3+)样品的荧光衰减曲线 | 第38-3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LaPO_4:Eu~(3+),M(M=Ca~(2+)、Sr~(2+)、Ca~(2+),Sr~(2+))荧光材料合成与性能 | 第41-56页 |
4.1 水热法合成LaPO_4:1 at % Eu~(3+)工艺条件探究 | 第41-46页 |
4.1.1 水热反应pH对LaPO_4:1 at % Eu~(3+)样品的物相结构及荧光性能影响 | 第41-43页 |
4.1.2 不同水热反应温度对样品LaPO_4:1 at % Eu~(3+)物相结构及荧光性能影响 | 第43-45页 |
4.1.3 LaPO_4:1 at % Eu~(3+)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2 水热合成LaPO_4:1 at % Eu~(3+),x at % Ca~(2+)荧光材料 | 第46-49页 |
4.2.1 不同掺杂量的Ca~(2+)掺杂LaPO_4:1 at % Eu~(3+)样品的物相结构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2.2 不同掺杂量的Ca~(2+)掺杂LaPO_4:1 at % Eu~(3+)样品的荧光性能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2.3 不同掺杂量的Ca~(2+)掺杂LaPO_4:1 at % Eu~(3+)样品的荧光衰减曲线 | 第48-49页 |
4.3 水热合成LaPO_4:1 at % Eu~(3+),x at % Sr~(2+)荧光材料 | 第49-52页 |
4.3.1 不同掺杂量的Sr~(2+)掺杂LaPO_4:1 at % Eu~(3+)样品的物相结构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3.2 不同掺杂量的Sr~(2+)掺杂LaPO_4:1 at % Eu~(3+)样品的荧光性能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3.3 不同掺杂量的Sr~(2+)掺杂LaPO_4:1 at % Eu~(3+)样品的荧光衰减曲线 | 第51-52页 |
4.4 水热合成LaPO_4:1 at % Eu~(3+),[x/2at % Ca~(2+),x/2at % Sr~(2+)]荧光材料 | 第52-55页 |
4.4.1 不同掺杂量的Ca~(2+),Sr~(2+)共掺杂LaPO_4:1 at % Eu~(3+)样品的物相结构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4.2 不同掺杂量的Ca~(2+),Sr~(2+)共掺杂LaPO_4:1 at % Eu~(3+)样品的荧光性能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4.3 不同掺杂量的Ca~(2+),Sr~(2+)共掺杂LaPO_4:1 at % Eu~(3+)样品的荧光衰减曲线 | 第54-5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五章 YPO_4:RE~(3+),Mn~+(RE=Tb~(3+),Eu~(3+);Mn~+=Cd~(2+),In~(3+),Mn~(2+))荧光材料合成与性能 | 第56-65页 |
5.1 水热法合成YPO_4:5 at % Tb~(3+),x at % Cd~(2+)荧光材料 | 第56-59页 |
5.1.1 样品YPO_4:5 at % Tb~(3+),x at % Cd~(2+)物相结构分析 | 第56-57页 |
5.1.2 样品YPO_4:5 at % Tb~(3+),x at % Cd~(2+)荧光性能分析 | 第57-59页 |
5.2 水热合成YPO_4:5 at % Tb~(3+),x at % In~(3+)荧光材料 | 第59-61页 |
5.2.1 样品YPO_4:5 at % Tb~(3+),x at % In~(3+)物相结构分析 | 第59-60页 |
5.2.2 样品YPO_4:5 at % Tb~(3+),x at % In~(3+)荧光性能分析 | 第60-61页 |
5.3 水热合成YPO_4:5 at % Eu~(3+),x at % Mn~(2+)荧光材料 | 第61-64页 |
5.3.1 样品YPO_4:5 at % Eu~(3+),x at % Mn~(2+)物相结构分析 | 第61-62页 |
5.3.2 样品YPO_4:5 at % Eu~(3+),x at % Mn~(2+)荧光性能分析 | 第62-6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65-68页 |
6.1 结论 | 第65-66页 |
6.2 展望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学术成果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