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政首长问责制之完善
| 内容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引言 | 第12-17页 |
| (一)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| (二)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(三)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3-17页 |
| 一、我国行政首长问责制的历史发展 | 第17-21页 |
| (一)相关概念释义 | 第17-18页 |
| 1.行政问责的概念 | 第17页 |
| 2.行政首长的范围 | 第17-18页 |
| 3.行政首长问责的概念 | 第18页 |
| (二)中国行政问责制及首长问责制的历史变迁 | 第18-20页 |
| 1.我国古代社会的行政问责制度 | 第18-19页 |
| 2.建国初期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 | 第19-20页 |
| 3.改革开放之后的行政首长问责制 | 第20页 |
| (三)行政首长问责制的要求 | 第20-21页 |
| 二、我国行政首长问责制的现状与问题 | 第21-24页 |
| (一)缺乏异体问责 | 第22页 |
| (二)问责范围模糊 | 第22-23页 |
| (三)问责力度不够 | 第23页 |
| (四)问责程序不规范 | 第23-24页 |
| 三、域外相关制度之比较借鉴 | 第24-28页 |
| (一)域外官员问责制度概览 | 第24-26页 |
| 1.美国政府内部问责机制与选民罢免制度 | 第24-25页 |
| 2.德国及日本的公务员处分制度 | 第25页 |
| 3.英国的质询程序制度 | 第25-26页 |
| (二)域外官员问责制对我国的启发 | 第26-28页 |
| 1.注重问责主体的多元化 | 第26-27页 |
| 2.明确问责范围 | 第27页 |
| 3.规范问责程序 | 第27-28页 |
| 四、完善我国行政首长问责制的具体对策 | 第28-36页 |
| (一)完善问责主体 | 第28-30页 |
| 1.完善同体问责 | 第28-29页 |
| 2.强化异体问责 | 第29-30页 |
| (二)完善问责范围 | 第30-31页 |
| 1.扩大问责范围 | 第30-31页 |
| 2.分类问责情形 | 第31页 |
| (三)完善责任形式 | 第31-33页 |
| 1.政治责任的适用 | 第32页 |
| 2.行政责任的适用 | 第32-33页 |
| 3.经济责任的适用 | 第33页 |
| 4.刑事责任的适用 | 第33页 |
| (四)完善问责程序 | 第33-36页 |
| 1.问责启动程序 | 第34页 |
| 2.问责调查程序 | 第34-35页 |
| 3.问责决定程序 | 第35页 |
| 4.问责结果公布程序 | 第35-36页 |
| 五、结语 | 第36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