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研究的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3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3-14页 |
1.3.2 调查法 | 第14-15页 |
2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| 第15-19页 |
2.1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分析 | 第15-17页 |
2.1.1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需要 | 第15页 |
2.1.2 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| 第15-16页 |
2.1.3 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实效性 | 第16页 |
2.1.4 解决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实需要 | 第16-17页 |
2.2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可行性 | 第17-19页 |
2.2.1 国家政策的支持 | 第17页 |
2.2.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增强 | 第17-18页 |
2.2.3 教育设施的现代化 | 第18页 |
2.2.4 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| 第18-19页 |
3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证调查 | 第19-29页 |
3.1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调查 | 第19-27页 |
3.1.1 调查设计 | 第19页 |
3.1.2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19-26页 |
3.1.3 调查结论 | 第26-27页 |
3.2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2.1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成效 | 第27页 |
3.2.2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问题 | 第27-29页 |
4 心理健康教育在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9-34页 |
4.1 思想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 | 第29-30页 |
4.2 学生自身存在学习态度与心理特点 | 第30-31页 |
4.3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品课程教学的整合存在难度 | 第31页 |
4.4 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| 第31-32页 |
4.5 学校、社会以及家庭的教育评价有偏颇 | 第32-34页 |
5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对策 | 第34-39页 |
5.1 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师心理学专业知识 | 第34页 |
5.2 转变教学方式,培养学生良好心理 | 第34-35页 |
5.3 利用教学内容,扩展心理健康教育 | 第35-36页 |
5.4 增设教学目标,重建目标评价体系 | 第36-37页 |
5.4.1 增设思想品德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| 第36-37页 |
5.4.2 创建与目标相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| 第37页 |
5.5 建立师生间良好关系 | 第37-39页 |
6 结束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