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链接动机的研究述评 | 第21-27页 |
2.1 国外关于链接动机的研究 | 第22-24页 |
2.2 国内关于链接动机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2.3 链接动机的研究述评 | 第25-27页 |
2.3.1 研究对象 | 第25页 |
2.3.2 研究视角 | 第25-26页 |
2.3.3 研究方法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研究方法 | 第27-47页 |
3.1 民族志决策树模型 | 第27-37页 |
3.1.1 民族志决策树模型的理论基础 | 第28-30页 |
3.1.2 民族志决策树模型的具体步骤 | 第30-34页 |
3.1.3 民族志决策树模型的应用领域 | 第34-36页 |
3.1.4 民族志决策树模型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| 第36页 |
3.1.5 民族志决策树模型的局限性 | 第36-37页 |
3.2 本研究中民族志决策树模型的改进 | 第37-45页 |
3.2.1 扎根理论概述 | 第37-38页 |
3.2.2 扎根理论的流程 | 第38-41页 |
3.2.3 扎根理论的标准 | 第41-45页 |
3.3 两类方法比较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4 两类方法在本研究中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研究设计 | 第47-53页 |
4.1 研究框架设计 | 第47-49页 |
4.2 开放式访谈的设计 | 第49-53页 |
4.2.1 访谈途径及目的 | 第49页 |
4.2.2 访谈对象 | 第49-50页 |
4.2.3 访谈内容设计 | 第50-53页 |
第五章 链接行为者的决策模型构建 | 第53-62页 |
5.1 访谈样本分析 | 第53-54页 |
5.2 模型构建原理 | 第54页 |
5.3 个人决策树的构建 | 第54-56页 |
5.4 群体决策树的构建 | 第56-59页 |
5.4.1 网站开发运维人员群体决策树 | 第57-58页 |
5.4.2 网站内容生产人员群体决策树 | 第58页 |
5.4.3 整合的群体决策树 | 第58-59页 |
5.5 模型检验 | 第59-62页 |
第六章 数据采集与分析 | 第62-71页 |
6.1 要素条目的采集与分类 | 第62-67页 |
6.1.1 要素采集 | 第62-66页 |
6.1.2 要素分类 | 第66-67页 |
6.2 定性访谈中的有效性检验 | 第67-69页 |
6.2.1 内部有效性检验 | 第67-68页 |
6.2.2 外部有效性检验 | 第68-69页 |
6.3 结果讨论 | 第69-71页 |
6.3.1 链接分布情况 | 第69页 |
6.3.2 与现有链接动机研究的比较分析 | 第69-71页 |
第七章 结语 | 第71-78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71-72页 |
7.2 实践建议 | 第72-75页 |
7.3 研究局限 | 第75-76页 |
7.4 研究展望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3页 |
附录1 本论文访谈的访谈文本 | 第83-85页 |
附录2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