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案情回顾及争议焦点概述 | 第8-10页 |
1.1 案情回顾 | 第8-9页 |
1.2 案件争议的焦点 | 第9-10页 |
第二章 本案争议问题的相关理论 | 第10-23页 |
2.1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中主体身份的认定及相关理论 | 第10-17页 |
2.1.1 农村基层组织的范围界定 | 第10-13页 |
2.1.2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范围界定 | 第13-15页 |
2.1.3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“从事公务”的认定及相关理论 | 第15-17页 |
2.2 挪用公款罪中“公款”的认定及相关理论 | 第17-21页 |
2.2.1 挪用公款罪中“公款”的认定 | 第17-19页 |
2.2.2“公款”的范围及相关理论 | 第19-21页 |
2.2.2.1 挪用公款罪中“公款”的范围 | 第19-20页 |
2.2.2.2 公款的表现形式 | 第20-21页 |
2.2.2.3 该案中的危旧房改造资金的性质认定 | 第21页 |
2.3 本案中崔建龙的行为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本案引发的法律思考 | 第23-27页 |
3.1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认定存在争议的根源 | 第23-24页 |
3.2 从立法上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及立法司法解释 | 第24-27页 |
3.2.1 从立法上进一步明确“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”的范围 | 第24-25页 |
3.2.2 对公务行为和自治行为的界限进行质化确定 | 第25-26页 |
3.2.3 明确公款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各个阶段的性质 | 第26-27页 |
结语 | 第27-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29页 |
致谢 | 第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