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目录 | 第6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8页 |
| ·引言 | 第9-10页 |
| ·桥梁加固的目的及必要性 | 第10-11页 |
| ·桥梁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外贴增强材料加固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| ·外贴钢板加固的特点 | 第14页 |
| ·外贴碳纤维布加固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5-17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2 既有钢筋混凝土梁桥的常见病害及产生机理 | 第18-30页 |
| ·交通量增加引起的桥梁承载力不足 | 第18-21页 |
| ·新旧规范中的汽车荷载比较 | 第18-19页 |
| ·新桥规计算的荷载效应 | 第19页 |
| ·旧桥规计算的荷载效应 | 第19-20页 |
| ·新旧规范计算结果比较 | 第20-21页 |
| ·梁桥上部结构常见病害及产生机理分析 | 第21-30页 |
| ·概述 | 第21页 |
| ·裂缝及其产生机理 | 第21-27页 |
| ·剥落、钢筋锈蚀及其产生机理 | 第27-30页 |
| 3 既有钢筋混凝土梁桥粘钢加固技术研究 | 第30-46页 |
| ·粘钢加固的施工工序 | 第30-31页 |
| ·粘钢加固抗弯理论分析 | 第31-41页 |
| ·粘钢加固的受力特点及使用条件 | 第31-32页 |
| ·材料的本构关系 | 第32-34页 |
| ·粘贴钢板法加固的基本原理 | 第34-36页 |
| ·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示例 | 第36-41页 |
| ·加固截面的研究 | 第41-46页 |
| 4 既有钢筋混凝土梁桥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技术研究 | 第46-68页 |
| ·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的施工工序 | 第46-48页 |
| ·材料主要技术指标 | 第46页 |
| ·粘贴碳纤维布主要施工要点 | 第46-48页 |
| ·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理论计算分析 | 第48-62页 |
| ·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的受力特点及使用条件 | 第48-49页 |
| ·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原理 | 第49-52页 |
| ·考虑二次受力碳纤维布抗弯加固计算 | 第52-54页 |
| ·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基本理论 | 第54-55页 |
| ·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的粘贴长度计算 | 第55-56页 |
| ·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示例 | 第56-62页 |
| ·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后的破坏模式 | 第62-65页 |
| ·破坏模式一:碳纤维布被拉断 | 第62-63页 |
| ·破坏模式二:受拉钢筋屈服后,受压混凝土压碎 | 第63-64页 |
| ·破坏模式三:受拉钢筋屈服前,受压混凝土已被压碎 | 第64-65页 |
| ·纤维复合材料的最大最小加固量 | 第65-68页 |
| ·最大加固量的确定 | 第65-66页 |
| ·最小加固量的确定 | 第66-67页 |
| ·破坏模式的判断 | 第67-68页 |
| 5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各受力阶段的剥离机理 | 第68-78页 |
| ·粘贴碳纤维布微段的平衡方程 | 第68-69页 |
| ·碳纤维布加固完整梁第一受力阶段的剥离应力分析 | 第69-70页 |
| ·碳纤维布加固梁第二受力阶段的剥离应力分析 | 第70-74页 |
| ·相邻稳定裂缝间碳纤维布截面应力分析 | 第71-73页 |
| ·稳定裂缝处碳纤维布拉力N_(cf)(0)、N_(cf)(l)的确定 | 第73-74页 |
| ·剥离对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 | 第74-78页 |
| ·剥离对加固轴心受拉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 | 第74-76页 |
| ·剥离对加固受弯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 | 第76-78页 |
| 6 既有钢筋混凝土梁桥横向联系加固技术研究 | 第78-87页 |
| ·既有梁桥常用加固技术研究 | 第78-79页 |
| ·加厚桥面板加固法 | 第78-79页 |
| ·加强横系梁加固法 | 第79页 |
| ·梁桥横向联系加强的新型加固技术研究 | 第79-81页 |
| ·工程概况 | 第80页 |
| ·横向联系补强加固设计 | 第80-81页 |
| ·钢横系梁加固应用研究 | 第81-86页 |
| ·加固前后横向分布系数的对比 | 第81-82页 |
| ·加固前后位移对比 | 第82-84页 |
| ·加固前后弯矩对比 | 第84-85页 |
| ·加固前后频率对比 | 第85-86页 |
| ·钢横系梁加固效果分析 | 第86-87页 |
| 7 总结与展望 | 第87-89页 |
| ·总结 | 第87页 |
| ·展望 | 第87-89页 |
| 致谢 | 第89-9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0-93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