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5页 |
1.1.1 能源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| 第11页 |
1.1.2 低品位热能资源 | 第11-14页 |
1.1.3 低品位热能发电技术 | 第14-15页 |
1.2 有机朗肯循环研究现状和进展 | 第15-17页 |
1.2.1 循环工质研究现状与应用 | 第15-16页 |
1.2.2 ORC循环效率的研究及其应用实例 | 第16-17页 |
1.2.3 膨胀机的研究现状 | 第17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工质物性参数的计算 | 第19-34页 |
2.1 工质物性参数计算的状态方程 | 第19-20页 |
2.1.1 工质物性参数的求解 | 第19页 |
2.1.2 RKS状态方程 | 第19-20页 |
2.2 工质物性参数的计算 | 第20-24页 |
2.2.1 RKS三次方程 | 第20-21页 |
2.2.2 逸度的计算 | 第21-22页 |
2.2.3 内能、焓和熵计算 | 第22-24页 |
2.3 工质热物性计算程序的说明 | 第24-26页 |
2.4 工质物性参数计算结果的误差分析 | 第26-34页 |
2.4.1 饱和区内物性参数计算结果的误差分析 | 第26-29页 |
2.4.2 非饱和区计算参数的误差分析 | 第29-32页 |
2.4.3 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建模 | 第34-41页 |
3.1 ORC系统的介绍 | 第34-35页 |
3.2 ORC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35-40页 |
3.2.1 蒸发器模型 | 第35-36页 |
3.2.2 冷凝器模型 | 第36-37页 |
3.2.3 膨胀机模型 | 第37-38页 |
3.2.4 工质泵模型 | 第38页 |
3.2.5 内热交换器模型 | 第38页 |
3.2.6 系统循环性能指标 | 第38-39页 |
3.2.7 ORC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| 第39-40页 |
3.3 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性能分析 | 第41-51页 |
4.1 基本ORC系统的性能分析 | 第41-47页 |
4.1.1 热源和冷源温度对系统输出功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4.1.2 热源和冷源温度对系统循环效率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4.1.3 热源和冷源温度对系统(火用)效率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4.1.4 过热度对循环效率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1.5 小结 | 第46-47页 |
4.2 ORC热电联产系统的研究 | 第47-51页 |
4.2.1 ORC热电联产系统的提出 | 第47页 |
4.2.2 热电联产技术对ORC系统性能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4.2.3 IHE对ORC热电联产系统性能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2.4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混合工质ORC系统的性能分析 | 第51-72页 |
5.1 混合工质的概述和选择 | 第51-53页 |
5.1.1 混合工质的分类 | 第51-52页 |
5.1.2 混合工质在ORC系统中的应用 | 第52-53页 |
5.2 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物性参数的计算公式 | 第53-55页 |
5.2.1 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干度计算公式 | 第53-54页 |
5.2.2 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焓、熵、密度的计算公式 | 第54-55页 |
5.2.3 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逸度系数的计算公式 | 第55页 |
5.3 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物性参数的计算 | 第55-63页 |
5.3.1 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泡露点温度的计算 | 第55-59页 |
5.3.2 非共沸混合工质焓、熵、密度的计算 | 第59-63页 |
5.4 混合工质与纯工质ORC系统性能的对比 | 第63-72页 |
5.4.1 输出功的比较和分析 | 第63-66页 |
5.4.2 循环效率的比较和分析 | 第66-68页 |
5.4.3 (火用)效率的比较和分析 | 第68-71页 |
5.4.4 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72-73页 |
6.2 今后工作的展望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情况 | 第78页 |